国家将进一步加强土地管理和调控,把*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落到实处
房地产宏观调控下,与土地流转有关的各环节正加紧管理。日前,国土资源部规划司负责人表示,强化用地预审制度将成为未来土地出让管理工作的又一重点。数据显示,2005年国土资源部受理预审项目近600个,从2004年至今,共有100多个项目被用地预审卡在门外。“相比于每年大量的建设项目审批数字来看,这一预审成绩其实并不理想。”有关人士表示。
根据我国1997年起建立的建设项目用地预审制度,凡建设项目在可行性研究报告评审阶段,都要由土地管理部门进行预审,预审内容包括是否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否具有农用地转用计划指标等。没有预审意见或预审未通过的,不得核准或批准建设项目。
由此,用地预审被市场称为建设项目用地审批的**道“闸门”。“但是今年来,这一制度发挥的真正效力其实有限。”国土资源部一位相关人士向记者介绍。国土资源部就此表示,在近期宏观调控的大背景下,用地预审制度将大力强化。
据了解,目前我国土地利用规划管理主要分三项制度:一是以年度计划进行总量控制。二是以用地预审对具体项目是否符合规划、是否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符合用地标准等进行审核。三是农用地转用审批的规划审查。
根据国土资源部官方网站的介绍,此前,虽然大多数项目都按规定进行了用地预审,但这一制度在实施中仍存在问题,主要表现是相当一部分预审停留在形式,例如有些项目虽然经过了预审,但在用地中又被随意调整。另外,忽略预审、后补预审甚至故意越过预审等现象仍然存在。同时由于项目选择多是企业先提出来,或城市规划等部门先定,国土资源部门再去审核,审查时效性不强,比较被动。
有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从几个方面强化用地预审,包括扩大预审覆盖面、强化预审前置、加强实质性审查等。要加强对项目选址、占地规模、补充耕地、占用基本农田等前期工作的审查,如果已经进行了实质性预审,正式报批用地时不允许随意变化等。
评论:加强土地调控如箭在弦
刚刚召开的全国土地调控工作座谈会传来重要消息:国家将进一步加强土地管理和调控,坚决遏制各种土地违法违规行为,把*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落到实处。结合近年来,特别是今年以来国家及有关部门出台的一系列土地管理措施,不难看出,加大土地调控力度,进一步收紧土地“闸门”,犹如箭在弦上,势在必行。
今年以来,针对土地管理工作中出现的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国土资源部门又出台了一系列专项整治措施:对地方政府、部门及其领导公然违法占地的,加大查处力度;对有案不查的,追究一把手责任;同时,与监察部门联合查处了一批大案要案,并向社会公布。近期,国务院就土地管理问题更是频频出手。
尽管经过长达3年的治理整顿,但从目前情况看,违法违规用地现象仍然大量存在,土地“闸门”并没能真正把住。国土资源部去年对16个城市进行卫星遥感监测发现,违法用地宗数占新增建设用地总数的近60%,面积占近50%,个别地方甚至高达90%。从今年初步摸底情况看,这一势头还在上升。
有些地方利用“以租代征”“农村集体土地流转”等方式,擅自将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有些地方不按程序修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违规调整和占用基本农田;有些地方以农村建设为名,将腾出的土地置换为城市建设用地;有些地方政府利用农民宅基地,与开发商联合进行房地产开发;有些地方政府违规分拆批地、越权批地,默许或支持违法用地,甚至成为违规用地的主体。
土地管理一旦失控,随之而来的则是新增建设用地规模过度扩张,用地结构不够合理,土地利用粗放,国家的宏观调控措施无法得到真正落实。
预计,国家将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进一步收紧土地“闸门”:
一是严格土地执法,加强查处力度,完善政策措施,以解决当前十分突出的违法违规用地问题,这是治标之策;
二是对土地收益分配机制进行调整,将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总价款全额纳入地方财政预算,以遏制地方政府盲目扩大征地规模的冲动,这是治本之策;
三是通过提高耕地占用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征收标准,盘活闲置土地,以促进节约和集约用地;
四是强化地方政府土地管理责任,由省级政府对本行政区域内的耕地保有量、基本农田保护面积负总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