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林雅苑·翡翠郡
在售早上立了秋,晚上凉飕飕。每年8月7日或8日视太阳到达黄经135°时为立秋。《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有云:“秋,揪也,物于此而揪敛也”。立秋不仅预示着炎热的夏天即将过去,秋天即将来临,也表示草木开始结果孕育,收获季节到了。
古人把立秋当作夏秋之交的重要时刻,一直很重视这个节气。据记载,宋时立秋这天宫内要把栽在盆里的梧桐移入殿内,等到“立秋”时辰一到,太史官便高声奏道:“秋来了。”奏毕,梧桐应声落下一两片叶子,以寓报秋之意。
立秋 三候
我国古代将立秋分为三候:“一候凉风*;二候白露生;三候寒蝉鸣。”
凉风*:立秋后,我国许多地区开始刮偏北风,偏南风逐渐减少。小北风给人们带来了丝丝凉意。
白露降:大地上早晨会有雾气产生。由于白天日照仍很强烈,夜晚的凉风刮来形成一定的昼夜温差,空气中的水蒸气清晨室外植物上凝结成了一颗颗晶莹的露珠。
寒蝉鸣:秋天感阴而鸣的寒蝉也开始鸣叫。这时候的蝉,食物充足,温度适宜,在微风吹动的树枝上得意地鸣叫着,好像告诉人们炎热的夏天过去了。
立秋后虽然一时暑气难消,虽有“秋老虎”的余威,但总的趋势是天气逐渐凉爽。气温的日较差逐渐明显,往往是白天很热,而夜晚却比较凉爽。
立秋 农谚
“立秋”带来的首先是天气的变化。从这一天开始,天高气爽,月明风清,气温逐渐下降,正如谚语所说:“立秋之日凉风*”,“早上立了秋,晚上凉飕飕”。
立秋”后每降一次雨,气温也随之下降一定幅度,“一场秋雨一场寒”之说即在于此。
“立秋”对于农事的影响相当大。古代农业社会,农民对“立秋”的重视程度不亚于过节。如果立秋日天气晴朗,必定风调雨顺,可以坐等丰收。
立秋 万象
晒秋
晒秋是一种典型的农俗现象,具有极强的地域特色。在湖南、江西、安徽等生活在山区的村民,由于地势复杂,村庄平地极少,只好利用房前屋后及自家窗台、屋顶架晒或挂晒农作物,久而久之*演变成一种传统农俗现象。
贴秋膘
民间流行在立秋这天以悬秤称人,将体重与立夏时对比。因为人到夏天,本*没有什么胃口,饭食清淡简单,两三个月下来,体重大都要减少一点。秋风一起,胃口大开,想吃点好的,增加一点营养,补偿夏天的损失,补的办法*是“贴秋膘”:在立秋这天各种各样的肉,炖肉烤肉红烧肉等等,“以肉贴膘”。
啃秋
“啃秋”在有些地方也称为“咬秋”。天津讲究在立秋这天吃西瓜或香瓜,称“咬秋”,寓意炎炎夏日酷热难熬,时逢立秋,将其咬住。江苏等地也在立秋这天吃西瓜以“咬秋”,据说可以不生秋痱子。在浙江等地,立秋日取西瓜和烧酒同食,民间认为可以防疟疾。
秋忙会
秋忙会一般在农历七八月份举行,是为了迎接秋忙而做准备的经营贸易大会。有与庙会活动结合起来举办的,也有单一为了秋忙而举办的贸易大会。其目的是为了交流生产工具,变卖牲口,交换粮食以及生活用品等。其规模和夏忙会一样,设有骡马市、粮食市、农具生产市、布匹、京广杂货市等。
秋社
秋社原是秋季祭祀土地神的日子,始于汉代,后世将秋社定在立秋后第五个戊日。此时收获已毕,官府与民间皆于此日祭神答谢。宋时秋社有食糕、饮酒、妇女归宁之俗。唐韩偓《不见》诗:“此身愿作君家燕,秋社归时也不归。”在一些地方,*今仍流传有“做社”、“敬社神”、“煮社粥”的说法。
来源:节气养生、节气习俗
Autumn
星期六走过杏花雨飘洒的春天,穿越石榴花火红的夏季,“一代江山如画,风物向秋潇洒”的秋天来了。
秋季进行时
一叶知秋
总听身边朋友抱怨说
夏天不告而别,却还留着眷念
在如约而*的秋天里
不经意的一瞥
仍有一抹抹亮眼的绿色
可院子里的秋总归是不一样的
它是角落里几片落叶
也是爬山虎一角的泛黄
将秋意慢慢渗入
院子生活意境
天空湛蓝,秋高气爽
那些你想一直做的美好事情
也该提上日程了
乘着大好秋光
我期待与你们的小聚
- H A P P Y E V E R Y D A Y -
欢迎入住
芳林雅苑
建面约118-155㎡花园生活居所
开启诗意生活
VIP电话:400 0719 025转229
咨询热线:400 0719 025转249
项目地址:朝阳中路69号里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