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经手的商品楼里,很多都带着腐败的味道。”一位房地产开发公司的老总说。此话已被多次验证。今年2月,国务院首次界定商业贿赂重灾区,前两名??工程建设、土地出让,都和房地产市场密切相连。
在今天,房价已成为压在中国百姓头上的“新三座大山”之首。人们呼吁房价成本公开的同时,一系列问题也被提出:楼市的灰色成本知多少?潜伏于哪些环节?多大程度上决定着房价的飙升?
解密两大“弹性空间”
盖房子先要拿地。2003年以前,全国城镇有偿出让的土地中,以招标、拍卖等方式出让的仅占5%,其余是“协议出让”。如此大的空白地带自然成了行贿的沃土??“一块地定价多少,有些时候就是领导手中的一支笔。”为维护关系以及为再次拿地做准备,开发商不吝代价。海南某房地产公司董事长以亲历说明,“如果当官的给我的低价格带来了5000万元利润,我愿意拿出2000万甚至更多。”
土地到手后,接下来的是规划设计。一般而言,土地出让之时,容积率等参数已基本设定,但总有开发商希望在这里做文章。而更改容积率的大权掌握在规划部门手中。某房地产公司的老总形象地说,“我的一块地上是可以建10万平方米房子还是12万平方米房子,都由规划部门手中的容积率确定,如果一平方米是2000元,多1万平方,便是现实的2000万收入,我花多大公关代价也愿意。”
如何转嫁给消费者
上不了桌面的灰色成本,开发商在后期成本测算中,如何入账?政策允许范围内的管理费用空间相对有限,只能充抵部分招待吃喝费用。依照业内的潜规则,真正的“大头”多从建筑安装成本中虚设。
当然,开发商决不会自己为灰色成本埋单,而是要转嫁给消费者。2005年,安徽省安庆市的一家房产开发公司,在承建商品房过程中,先后分别向该市建委、规划、物价、人防、房产等有关部门的19个负责人行贿,涉案金额达到100多万元。简单计算便可得出,如果是100套,那么每个购房户承担的“行贿成本”达1万元以上。
灰色成本究竟多大程度上提升了房价?专家认为约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