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银行主管的《金融时报》,昨天刊登文章称,如果加息出现符合央行和市场认同的积极效应,央行或许今后会适时再次或多次小幅提高基准利率。
通过加息调控资产价格
这篇名为《关注货币政策与金融宏观调控新变数》的记者署名评论文章称,央行近期的系列调控“动作”给市场更明确的货币信贷政策趋紧的信号,可能预示着今后一个时期货币政策与金融宏观调控机制将出现新的变数。
“新的变数”可能是指,央行调控流动性的思路会有所转变,即新的思路是通过加息调控资产价格、有助于减少资本流入。
文章认为,当前银行体系流动性过剩和资产(股票和地产)价格上涨的突出矛盾仍然在累积,经济不平衡运行和结构不合理未出现明显好转的拐点。为此,央行和其他金融管理部门正在酝酿着当量不等的动作。
文章没有对可能再次上调基准利率的具体时间作出预测。文章指出,目前有机构预测,3月份CPI的当月涨幅将达到3%左右,因此未来紧缩政策的预期还是较强,结合对调控流动性的“新思路”,加息的可能性将增加。文章还称,由于上次加息不到一个月,其对市场的效应应有一个时滞。
前期措施不能说没啥影响
自去年7月5日以来,央行出台包括加息和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等在内的多种调控措施,在一些人士看来好像对市场产生的影响并不大,如从股票和房地产价格持续上涨现象似乎得到印证。对此,《金融时报》强调,如果不是央行出台这些调控措施,资产价格可能暴涨得更高,经济将更加过热,结构更加不合理。世界上事情都有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央行加强流动性管理的这些措施及今后还将推出的新措施,终将会引起“质变”,市场和**者对此一定要有清醒的认识。
央行上周决定从4月16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这是央行今年第三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这一调控措施,立刻引发市场新一轮加息预期。*近一次央行加息是自2007年3月18日起执行的。此前,央行主要通过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和公开市场操作来调控流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