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土地价格低迷,地方政府纷纷放缓供地节奏,甚至捂地不卖。日前,国土资源部下发的《关于做好2009年报国务院批准城市建设用地申报工作的通知》表示,地方政府2008年用地计划完成缓慢的城市,减少2009年用地计划申报指标。而一位接近国土部的人士透露,今年前10个月,105个纳入土地监测的主要城市,完成供地计划的不到三成。
一向喜欢卖地、有“土地财政”之称的地方政府为何放慢了卖地,像开发商“捂盘”那样“捂地”?竟有七成城市未完成2008年的供地计划,难道地方政府不喜欢卖地了?非也。卖地,是为了从土地里淘金子;“捂地”,也是为了从土地里淘金子。之所以现在不卖,是因为土地价格下降,政府“捂地”可以等地价高上去时再卖。可见,地方政府手里的地卖与不卖、快些卖还是慢些卖,不是取决于用地需要,而取决于是否有利可图。
以是否有利可图为卖地标准,在土地的开发使用上结果明显。保障性住房和商品性住房是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两条腿,但长期以来保障性住房严重不足,中低收入家庭只好到住房市场上去解决住房需求,结果造成了商品性住房多年来的离谱性飞涨。
提供保障性住房是政府的责任,政府之所以不积极是因为,把土地卖给开发商用作商品房开发可以卖高价,而把土地用作开发保障性住房则无利可图。比如,即使有中央财政补贴的廉租房建设,因为面临财政和信贷的巨大投入,地方政府也不热心;而对于中央财政不出钱的经适房和限价房,地方政府更没积极性去建设。这就是尽管国家从1998年起逐步建立了*低生活保障、*低工资、失业保险、养老保险等制度,而惟独住房保障制度缺位,甚至缺失的原因所在,在很多城市经适房、限价房、廉租房等严重不足。
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国内经济形势严峻,房地产业也进入“寒冬”,房价下降导致开发商不敢轻易开发楼盘,不开发楼盘,就造成地价下降,而地价下降,政府也就在供地上不积极。这是2008年七成城市未完成供地计划的原因所在。锁定商品性住房开发的供地政策,自然会受到房地产行业价格下滑的影响,而出现全年供地计划不足的现象。
国土资源部为督促地方政府完成供地计划提出两个要求:一是对于一些“捂地”不卖的地方政府,国土资源部准备缩减其明年的供地计划;二是要求新增供地不能集中在城市中心,而要多在城乡结合部,以此引导地方政府多从民生角度进行保障性住房的开发和建设。
土地是有限的,长期看中央对地方政府的卖地应该是限制的,而土地财政又是政府的命根子,地方政府近期会突击卖地;但地方政府是否能够把新增供地像中央要求的那样多用在经适房、限价房、廉租房等保障性住房的建设上,却有点玄。因为,只要政府卖地挣钱的思维不变,紧锁商品性住房开发的卖地政策不变,保障性住房的开发和建设上就不可能有大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