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房网讯(现代金报)报道:似乎已“关门”的温州“购房门”近日再起波澜搜狐网,对政府作出“补差价”的处理决定,一批买卖房子的当事人都不买“账”,卖家和买家都不愿补交这笔“冤枉钱”,不少买房者把事情闹到了市纪委。由此,温州一批干部在安置房中的腐败问题再露“冰山一角”。黎先生称,他花190多万从黄某手中购得169平方米的安置房,其中41万元差价的得利者是旧城改建指挥部原主要负责人吴权书的同村人。
咱们满以为曾处于风口浪尖处的温州“购房门”事件搜狐网,随着卖家与买家的私下互动,悄悄补齐每平方米3000元的房价差款就鸣金收兵了,孰料一些拥有安置房资源者,看到已经到嘴的数十万甚至数百万元的“肥肉”要扯出一大块来,突然又发起了“反攻”。我想,大概是在温州市旧城改建指挥部里占有一席之地者,以为上一轮“反腐”巨浪已掀了过去,不想自补这份巨额差价天龙八部,要让买家再“出血”;而买家不干了,这个“反腐成本”不该自己承担。双方几番较量终于“擦枪走火”了。
我注意到,因双方的这种“利益穿帮”,使大众媒体再度推开温州的“购房门”,有人高兴地跟帖评论说:“还想捂住利益不成?这下好了吧!让那些拥有安置房房源的主子们全部被究责。”在许多购房的群众联合向温州市纪委投诉反映时,一位负责接待的纪委干部答复说:“买卖房屋是民事行为,纪委管不着,如果你们有证据证明干部腐败,我们可以管。”
看清楚了吧,你要投诉,你就自己去搜集腐败证据吧。甭说信息严重不对等的百姓难有证据可找,就算你找到了证据,*终当地纪检部门是不是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都难说焦点装修家居网,窃以为,纪检部门之所以对“购房门”不理不问,恐仅非懒政那么简单。试想,146套安置房房源,该不会和个别纪检内部的干部有利益关联吧?
当前一些大中城市,安置房不“安”、经适房不“经”,早已成为寄附于公房身上的公开秘密。温州将安置房弄成豪宅,将其蜕变成公权力自肥的工具鹿鼎记,低价房所“适”的范围与空间,被利益和权力阶层公开或半公开地异化。在这种背弃“以民为本”精神的暴利驱动下,一些公务员趁机渗入其间。之所以可以如此轻松获利,根源还在于公房监管者的监管缺位,且公平、公正、公开的法律法规的细化措施未有强力跟进。置身于温州“购房门”利益之外的更高一级的纪检部门,是到了该去彻查这起“公权占房”的时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