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房网讯(十堰日报)记者 蒙丽娜 报道:
老龄人口
占全市总人口的13.11%
日前,记者从市老龄委了解到,目前全市60岁以上老年人口有45.74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13.11%,高出全国平均值两个百分点。其中,65岁的老年人口为28.71万人,占总人口的8.25%,90岁以上的老年人为1616人,百岁以上的长寿老人42人。从老年人口的分布情况看,生活在农村的老年人口为34.74万人,占老年人口的76%,生活在城市的老年人口为11万人,占老年人口的24%。
按照国际惯例,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10%以上或65周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7%以上,均标志着已进入老龄化国家或地区的行列。事实上,早在1999年底,十堰老年人口就超过本市总人口的10%,从那时起,十堰已“跻身”于老龄化城市行列。
据市老龄委主任毛光全分析,十堰人口老龄化进程较快,主要由以下几方面原因造成:一是十堰市是一个移民城市,建市初期外来年轻人口较多,且比较集中,时过三十多年,他(她)们中的大部分人已步入花甲之年,所以在短时期内,老年人口增长速度比较快;二是十堰老龄人口比例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比例(全国为11.60%,全省为11.08%),但十堰在经济发展上仍属于全国贫困地区,人口收入水平较低,贫困人口较多,未富先老现象突出;三是随着医疗条件和生活条件的改善,我市人口平均寿命达到72岁以上,并且呈逐年延长趋势,老龄人口高龄化特征十分明显;四是受传统观念影响,人们到花甲之年后,很少有再就业或创业的意识,我市除农村老人外,大多数老人以休闲、健身、娱乐、学习、关爱下一代等作为安度晚年的主要形式,再就业意识淡化也是人口老龄化进程加速的一个原因。
人口老龄化
挑战传统养老模式
今年28岁的小王在城区某单位工作,由于自己和丈夫都是家中独子,结婚后共同承担了照顾四位老人的义务。去年夏天,小王的婆婆因为骨折住院,夫妻俩轮流请假到医院照顾,这头还没忙完,那头母亲又因为阑尾炎住院手术。几个月下来,夫妻俩瘦了几公斤不说,医疗费更是一笔不小的数字。“如果不是亲戚赶来帮忙,说不定我的工作就要丢了。”事后,小王感慨:“像我们这样的家庭,两个大人要照顾四位老人和一个孩子,负担真的太重了。”
记者采访中了解到,随着大量青壮年人外出打工和社会生活方式的改变,城乡“空巢”老人家庭迅速增加,“四二一”家庭人口结构愈加明显,一对夫妇赡养四位老人甚至更多老人的情况比较突出,人口老龄化使得家庭负担加重。据毛光全介绍,不仅如此,人口老龄化所需要的公共服务不断在增长,政府用于老人的财政支出增加,财政负担加重;人口老龄、高龄化趋势还影响公共资源的供给,老年设施、老年服务、老年福利、老年优待等资源显得供不应求;“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是改善老年人经济社会状况的重要体现,而我市老年人社会保障水平较低、老龄产业发展滞后等现状,给我市发展老龄事业带来一定难度。
人口老龄化
应积极主动去应对
人人都会老,这是自然规律所在。而孝老敬老,做到老有所养,却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面对十堰人口老龄化的现实,毛光全告诉记者,全市上下应积极主动去应对,只有实现社会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全覆盖,保障特困老年人基本生活,完善和落实老年优待政策,发展养老服务业,开拓老年消费市场,维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才能有效解决人口老龄化对社会、经济发展造成的影响。
完善的养老和医疗保障制度必不可少。据了解,我市农村普遍建立了新合作医疗制度,覆盖率达到100%,城镇75%以上的老人参加了《城镇居民医疗保险》,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大部分困难老年人的养老、医疗问题。毛光全建议,要实现社会养老保险与医疗保险全覆盖,政府就要从现在起强力推行城乡养老保险,采取个人保险政府补贴,从成年开始建立“个人账户”,并且实行全国统筹,争取做到城乡居民人人享有社会保障,落实老有所养。同时,快速推进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农村新合作医疗要在进行中探索经验,逐步过渡到医疗保险,享受城乡居民同等待遇。
特困老年人基本生活要有保障。据统计,十堰城区60岁以上的贫困老年人近8万人,空巢老年人12多万人。记者从市民政局了解到,目前全市城镇困难老年人享受*低生活保障共计16663人,占城镇低保总人数的20%,农村低保老人19000人,农村五保老人28000人,集中供养14000人,占50%。全市共有9所公办福利机构,供养672位老人;民办福利机构8所,供养611位老人;乡镇福利机构317所,供养老人14992人;光荣院6所,供养315人。毛光全建议,乡镇和街道要加强对社区内老年人的动态管理,建立特困老年人档案,开展定期和不定期救助。
发展老龄事业,满足老年人要求,是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老有所教、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也是具体体现。毛光全建议,应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以政府主导、政策扶持、社会兴办、市场推动、老年人受益的原则,逐步建立适应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体现城乡不同特点的多元化、多层次的养老服务体系。可发展家政照料、医疗保健、护理康复、精神慰藉等各种形式的服务项目,实行有偿、低偿或无偿服务,以让老年人的生活更方便、舒适。要加快老年生活产品的组织生产,建立老年生活产品的专供市场,以不断满足不同层次老年人的服务需求,开拓老年消费市场。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大力发展老年产业不容忽视,不仅要发展有形产品,还要发展无形的精神产品,*大限度保障老年人日益增长的物质和精神需求。而且,还要加快基层老年群众组织和为老服务队伍建设,积极培育和发展基层老年群众组织,到“十一五”末,全市80%村(居)委会建立基层老年人协会组织,切实维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