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房网讯(十堰晚报)文/首席记者 严谨 图/记者 张建波 报道:2009年,针对我市旅游发展活力释放不够问题,市委、市政府提出抢抓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建设机遇,成功地在北京、武汉、西安、济南、大连、青岛、合肥、烟台等地大范围、多角度地开展了旅游推介活动,促进了旅游业的大发展。
2008年,省委、省政府正式提出:打破行政区划壁垒,对襄樊、荆州、宜昌、十堰、荆门、随州、恩施和神农架8个市州区,整合旅游资源要素,打造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
面对全省的这一战略决策,市委书记陈天会在深入调研后指出:构建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对十堰旅游是千载难逢的战略机遇,要充分发挥十堰大山、大水、大人文的优势,以武当山为中心,整合山水人文旅游资源,延伸旅游产业链条,形成旅游景观集群,打造集旅游观光、休闲度假、养生健身和文化体验于一体的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旅游胜地,努力把十堰建成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核心板块和重要支撑,实现由旅游资源大市向旅游经济强市的跨越。
围绕这一目标,市长张嗣义提出了具体措施:高起点、高标准地编制旅游发展规划,构建以武当山、丹江水为核心的山水旅游格局;全面推进太极湖生态旅游区开发建设工程,快速推进武当武术国际交流中心、旅游发展中心等项目建设,增强十堰旅游的向心力和辐射力;大力支持武当山组建集团,争取上市融资;开发形成“宗教朝圣游、武术修学游、仙山秀水游、城郊生态休闲游、古文化探秘游”等特色线路。
根据市委、市政府的总体要求,2009年上半年,全市筛选论证、组织上报了近期和远期项目195个,总**近800亿元。计划用3到5年时间使全市旅游总人数、旅游总收入、旅游从业人员实现“三个翻一番”。
为尽快实现我市旅游发展规划跟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发展规划有效对接,我市着手编制《十堰市生态文化旅游发展规划纲要》,对全市生态文化旅游资源优势进行了初步梳理发掘,提出了我市生态文化旅游产业建设的指导思想、工作目标和产业功能布局。
2009年5月,我市提出,以武当山为龙头,整合全市旅游资源,依托十堰作为**生态示范区的整体优势,打造“三区、三线”。“三区”就是武当核心区、丹江水源区、十堰城区。“三线”的南线由武当山—房县—竹山—竹溪对接神农架方向,连接西南客源市场;东线由武当山—丹江口库区对接河南方向,连接中原客源市场;西线由武当山—郧县—郧西对接西安方向,连接西北客源市场,实现与国内外旅游大市场的对接。
在申报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项目时,各市州经过激烈角逐,我市的武当山旅游港口建设项目、郧县恐龙蛋化石群国家地质公园景区建设项目等8个重点项目全部顺利通过评审,正式列为首批**建设项目,受到省政府重点扶持。8个项目首批**逾15亿元,3年内完工。
2009年6月下旬,市政府和省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有限公司(简称鄂西圈投公司),就加快十堰重大项目建设、支持鄂西圈投公司发展壮大、共同建设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达成战略合作协议,鄂西圈投公司将控股参股以武当山为主的5个旅游项目开发建设,首批**10亿元,两年内完工。
2009年7月,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建设全面拉开大幕。确定2009年首战12大重点工程,总**1222亿元。其中,十宜铁路、十房高速、环“一江两山”交通沿线生态景观工程、武当山文化旅游扩复建工程等4项工程事关十堰。
独特的旅游资源、难得的历史机遇,加上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使我市旅游产业持续高涨。2009年,全市旅游产业取得新突破,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建设取得新进展,武当山景区通过“5A”级评审,3个景区晋升“4A”级景区。全市共接待国内外游客超过1100 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超过60亿元,增长分别超过20%和40%;其中武当山接待国内外游客超过150万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