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日,万科在杭州的四个楼盘发起降价销售。7.5折,不少前期的业主瞬间蒸发了20万元的资产。
9月4日、9月6日万科在杭州的办公区两次被砸。
9月8日,在杭州市政府有关方面的协调下,业主代表和万科方面的人又坐到一起,同时出席的还有杭州市消费者协会、工商局等一些部门的相关负责人士。
9月14日,原本为期12天的万科“青年置业计划”在第七天结束。
9月17日万科恢复原价。
其实万科在长三角遭遇退房、补差价的冲击远不止杭州一地。同样的纠纷在上海也在不断上演。前期由于装修纠纷,万科南京光明城项目业主要求补偿5200万元的差价。万科在客户中的形象似乎越来越不堪。
然而失去部分公众形象的同时,万科的降价行动取得了不俗的成绩。数据显示,8月30日,上海万科所开发的8个楼盘同时8折促销,8天时间销售337套,认购金额5.67亿元。同期杭州万科也推出降价活动,推出7天销售306套,认购金额2.6亿元,宁波万科5天内销售213套,金额1.8亿元。
“负面报道声势浩大,但万科的实际损失并不大。”多年处理房地产经济纠纷案件的陈信克律师向记者表示,万科在法律层面并没有违反合约精神。也许万科在道义层面有说不过去的地方,但就销售数据看,万科潜在客户对品牌的认同并没有因此削弱。
即使在遭遇冲击*大的杭州,万科依旧获得2.6亿元的认购。研究万科多年的陈真诚就表示,万科通过降价吸引了新的潜在购房者认可万科品牌,代价可能是放弃原有业主对万科品牌的信任。得失之间是何心情,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万科降价的“地震前兆” “降价后的效果是非常明显的。”万科执行副总裁肖莉对媒体称,在她看来市场是有需求的,而且是刚性的需求。“确实降价了,消费者就会来买,因为刚性需求在整个这一轮调整中并没有发生本质的变化。”
我们不妨回顾一下万科前两轮降价行动的背景。
万科首次降价是2007年10月底,在珠三角。其时的深圳、广州正是本轮楼市冰冻期的策源地,从2007年7月开始,深圳的新房销售面积大幅下滑,8月深圳的销售面积已经比6月几乎下跌了5成以上,自此深圳楼市全面入冬。情况很快就蔓延到东莞、惠州等二线城市,广州楼市在9月开始也步入萧条。据不完全统计,珠三角2007年11月的新房销售面积比热点时期下调了五六成。
也在这个时候,万科开始了他持续数月的珠三角明降,广州两个新开盘的项目直接比周边楼盘下调两成。万科的首次降价行动取得完美开局,广州下调两成的项目当天全部售罄。中报数据显示,**轮降价使万科实现销售面积265.8万平方米,销售金额241.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5.0%和38.1%。截至6月底,公司尚有319.8万平方米已售面积未参与本期结算,合同金额合计约286.4亿元。
万科第二轮降价前,长三角的销售情况与半年前的珠三角相仿,上海楼市有价无市,虽然价格依旧高企,但2008年七八月的成交量创了历史新低。销售量同样不到热点时期的一半。“万科的调整是基于对市场成交量的判断。”肖莉直言。正是基于这一情况,一再表示自己不过是一家制造业企业的万科,再次随行就市,出现了第二轮降价。
9月底,潘石屹又发言了,他认为万科下一轮降价将选择京津地区。老潘的判断并非毫无道理,总结前两轮经验,万科都是在出现明显成交委靡的区域出手,底线大致是同比下跌一半。
奥运前,北京的楼市就已经困境重重,根据北京房地产交易管理网公布的数据统计,7月份,北京商品住宅期房网上签约面积595642平方米,同比下降62.7%,环比下降33%。奥运后,北京楼市更是加速萎缩,现阶段尚无权威数据,但据上古地产研究院的统计显示,8月成交较去年同期下降了54.8%。
“我们始终对市场保持一份敬畏之心,市场力量*大,任何力量都无法改变整个市场发展规律;每个企业要顺应市场的变化。”万科的操盘手郁亮在多个场合都在强调他们的认知。话已至此,假如市场依旧成交暗淡,万科的再一轮降价似乎已经毫无疑问。京津将成为第三轮降价之地,并非捕风捉影。
“虽然长三角这次降价效果不错,但代价实在有些大。”万科一位内部知情人士向记者透露,万科正在调整他的降价策略。
其实万科在珠三角的降价一直在暗中进行,而且效果不错。此前记者就曾报道过,其实从8月中下旬开始,万科在深圳的几个项目已经陆续开始大幅降价,其中万科城*高折扣达6.5折,东方尊屿甚至可以达到6折。不同于上海的大幅广告,深圳的降价采用的是业内惯常的做法,也就是通过联合代理直接与客户沟通。
在遭遇长三角的强力冲击后,万科也许会在第三轮降价时选择更有弹性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