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房网讯(秦楚网) 见习记者 吴楠 报道:记者19日从市政府办获悉,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和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在试验区三县和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竹房城镇带城乡一体化试验区建设各项工作推进有力,初步取得了明显的阶段性成果。
规划编制工作基本完成
《十堰市竹房城镇带城乡一体化试验区总体规划(2011-2015)》已通过专家评审,已报省委、省政府审批;3个片区规划、17个专项规划和18个乡镇规划编制已基本完成。其中,竹溪县初步编制了《竹房城镇带竹溪片区规划纲要(2011-2015年)》,完成了县城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完成了城镇带产业发展规划、5个集镇规划、60个村庄规划和6个重点村(片区)详规编制工作;竹山县初步编制完成了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建设发展纲要,配套修定了特色产业、村镇建设等十大专题规划;房县初步编制了《竹房城镇经济带房县片区发展总体规划》,配套编制了村镇建设、特色产业、农田水利、交通物流、生态保护、社会事业、文明创建、基层组织建设等16个专项规划。
特色产业建设提速提效
试验区各县按照城乡产业一体化的要求,以特色产业基地建设为基础,以园区建设为载体,注重工农融合、龙头带动,不断提高特色产业建设水平。上半年,试验区新发展特色产业基地16.5万亩(房县5.8万亩、竹山5.4万亩、竹溪4.65万亩),其中新建茶叶基地7037亩,核桃基地36200亩(房县5300亩、竹山900亩、竹溪3000亩),中药材基地7700亩,蔬菜基地8450亩,魔芋基地6120亩,烟叶基地8200亩;各类工业园区达到7个。试验区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第三产业也得到长足发展:房县全力打造“游山水、吟诗经、品黄酒、沐温泉”四位一体的旅游休闲观光走廊,完成军店明清一条街、化龙汪家河水库、窑淮高家寨3个景点的建设规划;竹山积极挖掘女娲文化,修建景观园3500平方米、竹博园1.3万平方米,加快推进女娲天池景区建设,发展星级特色农家乐115家;竹溪县完成了关垭古长城旅游开发项目总体规划编制、申报工作,启动了偏头山森林公园3A创建、九里岗森林公园建设工作,新发展农家乐、茶楼20余家。
政策(项目)争取和整合卓有成效
通过跑省进京加大汇报争取力度,不仅争取到国家财政部、环保部2010至2012年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项目,连续3年**总额1.5亿元,而且省直19个单位年度支持项目绝大部分已基本落实。截止目前,国家和省已为竹房城镇带安排六大类建设项目76个,下达**5.95亿元(中央**2.81亿元)。其中:基础设施项目10个,农林水项目16个,服务业项目1个,社会事业项目38个,环境治理项目2个,扶贫开发项目9个。同时,各县加大了项目资金整合、捆绑使用力度,出台了支持竹房城镇带建设的政策措施。
基础设施建设力度较大
特别是水利和交通建设成效显著。上半年,试验区在水利建设方面共投入资金2311万元,新建水利工程101处、水厂13座,解决了4.6万人饮水安全问题,同时加大了病险水库除险加固、防洪河堤、节水灌溉、万亩灌区配套工程的建设力度。上半年,试验区境内高速公路完成**23.3亿元;房县城关至竹溪关垭173公里省道改造升级项目启动;**6050万元,启动了竹山县城至潘口电站坝址一级路和竹十路房县城关至军店一级路项目建设;**10554万元,新修水泥路78.7公里,硬化通组入户路99.5公里。实施土地整理10000余亩,建沼气池2579口。
乡村面貌和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上半年,试验区村庄连片治理完成**15353万元,新建农房1377户、5034间,旧房改造5828户、18180间,建生态家园502个;投入6060万元,实施农村环境卫生连片整治示范项目,购置垃圾收集运输车26台、垃圾桶2800多个;新建垃圾池943个、人工湿地7个、厌氧池44个;建设污水收集管网75000多米;治理畜禽养殖污染7处,建污水处理设施15处。完成生态建设**2564.4万元,植树造林13950亩,荒山绿化28702亩,退耕还林11200亩,植防护林4500亩,低产林改造2570亩,四旁植树5099万株。同时,试验区各县实施了“乡村清洁”工程,通过开展村镇户院“三清三拆三建”(清垃圾、杂物、路障,拆临路猪圈、厕所、废气设施,建水泥场坪、门前花坛、沼气池),使乡村面貌焕然一新。
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
上半年,试验区三县投入资金5237万元,新建村办公用房209间,改造村办公用房167间,新建村级综合便民服务中心52个,新建村卫生室46个,参合农民达42.23万人,参合率达96%;新建理事会25个,新建经合组织10个。试验区内7所学校的12400多平方米校安工程项目、5所学校的4000平方米教师周转房项目正在实施;新建乡镇文化站7处,文化活动室52处,文化广场31处,文化长廊28处,增添文体设施174件。
机制创新开始破题
积极推进试验区在农村经营机制、多元投入机制、社会管理机制、养老保障机制、山场土地流转机制等方面进行大胆探索和先行先试,已取得初步成效。比如,采取龙头企业带动、农合组织带动、能人大户带动、村级组织带动等多种形式,引导农村土地有序流转,目前试验区内已完成土地流转面积18099亩,占片内耕地总面积的8.65 %。其中,竹溪县新建产业基地和产业示范园,均以土地流转实现土地连片、集中、规模利用;竹山县宝丰镇小堰村270户农户用350亩成龄茶园入股,与圣水公司联合组建分公司,组织铧场、侯家湾、小堰3个村流转水田500亩栽植无性系茶苗;擂鼓镇通过土地集中连片流转方式,新建无性系茶叶基地250亩,培植50亩以上烤烟种植大户15户。房县窑淮乡率先与竹山圣水茶业公司有偿合作,以每亩500元的价格租赁农户土地,发展高品质茶叶。目前,以竹山圣水茶场、竹溪龙王垭茶场、房县神农本草中药饮片、付家湾苗圃等龙头企业为依托的土地流转试点示范工作正在有序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