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房网讯(十堰周刊)一曲《梦中的唐古拉》响起,傍晚时分,文化广场迎来一天中*热闹的时刻,数十位市民随着歌曲翩翩而舞,小孩们踩着滑板和轮滑“游击穿梭”,也有居民奋力的挥舞羽毛球拍,他们挥汗如雨,又乐此不疲。
市民张晓芸说,吃罢晚饭,家庭成员都有各自的健身方式,张在广场跳舞,丈夫去游泳馆,儿子和儿媳则到健身馆打羽毛球。
市文化体育局群众体育科科长胡瑜玲说,十堰经常参加运动的人数为122.5万人,占总人口数量的35%。近几年,市民对大众体育活动的需求逐渐旺盛,体育场馆和设施常常供不应求。“请人吃饭不如请人流汗”这句话已不是口号,而是诸多市民的生活方式。
全民参与的文体氛围
群众体育的壮大与否取决于三个方面,群众参与度,群众体育的组织与队伍建设,体育场馆、设施建设和城乡体育服务体系的建立。
胡瑜玲说,一旦和外地人谈起十堰的群众体育,他们就会很容易联想到万人打太极的宏大场面。在第三届世界传统武术节期间,为了营造全民健身的氛围,十八式太极拳和二十四式太极拳在全市范围内推广开来,接下来的几年,两套太极拳拥有了广泛的群众基础。今年,为了贯彻国家推行的“工间操”政策,十堰结合本土特色,又开始普及“武当太极健身操”。
两次世界传统武术节在十堰顺利召开,激发了民众热衷武术、崇尚健身的激情,这直接助力了十堰群众体育事业在“十一五”期间迅猛发展。
今年上半年,十堰群众体育活动层出不穷,第十七届迎新春万人长跑活动,来自市直部门干部职工、大中专学校学生16000余人参加了比赛;“我快乐我健身我健康”春节万人大游园已举办到第八届,影响力也愈来愈大;中国武当第二十六届中老年羽毛球邀请赛有来自全国26个省市自治区及香港、澳门特区的1100余人参加了比赛。
2011年上半年,市体育中心、体育馆、游泳馆、羽毛球馆、健身馆、各机关单位、企业、学校先后承办各种赛事200多次,接待健身人员10万余人次。
群众体育的专业化也得以提升,目前,十堰拥有全国青少年体育俱乐部4个,社区群众性健身俱乐部1个,俱乐部成员4000余名。成立了武术、篮球、足球、保龄球、棋类、乒乓球、网球、信鸽、体育舞蹈、桥牌、登山、航模等19个体育协会。
全面加速的场馆建设
2010年7月,由原市体育中心、市游泳馆、市体育馆三馆“合并”组建形成了新体育中心。整合后的新体育中心综合利用各类场馆设施,合理使用体育人才资源,集中精力更好地完成了全民健身、体育竞赛及体育培训服务工作。如今的市体育中心年均接待运动健身人员达到18万人次,举办文体活动50余场次,开展体育培训6000余人次。
翻开《建国六十年来文体大事记》,“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建设”占去了诸多篇幅。市体育馆、市体育中心、市游泳馆、市健身馆如同雨后春笋陆续铺展开来,它们作为群众体育的载体,对提高市民的身体素质,丰富市民的娱乐生活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十一五”期间,全市重点体育设施建设总**达2.7亿元,是建市以来投入力度*大、发展速度*快的时期。
“十堰与兄弟城市相比,体育设施建设较为完善。”胡瑜玲说。十堰对体育设施建设进行了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例如市体育中心的建设坚持稳步发展,在现有场馆的基础上,不断拓宽发展空间,增强使用功能,*终目标是建设成为一座立足本市,面向鄂西北,辐射全省的综合性、现代化、区域性的体育健身休闲胜地。
在场馆建设的同时,社区、农村体育设施同样加快步伐。截止2010年底,十堰市兴建了各种类型的体育场地,包括健身路径、健身广场、体育公园、社区运动场等,数量共计1535个。其中市区体育场地838个。市区场馆占地面积625208平方米,人均占有体育用地面积0.81平方米。
仅2011年,在建的农民健身工程(每个村配置1副篮球架,2个乒乓球台)就有120个,移民内安的全民健身路径就有61条。另外还通过“雪炭工程”(体彩援建),县级体育中心、乡镇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等项目,统筹了城乡体育设施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