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房网讯 就在各方预计楼市会平稳过冬之时,土地市场*近迎来一波轰轰烈烈的“地王”浪潮。仅仅四日,北京、上海、深圳、南京等一线城市的四个地王地块相继出炉。11月27日,北京、上海土地市场同日出现“地王”,楼面价均超过3万元/㎡。28日,深圳新的总价“地王”诞生。30日,南京更是摘得全国总价地王。
这让本来平静的市场再度喧嚣。而进入四季度以来,土地市场就一直呈升温趋势,北京、广州、天津、重庆、成都、武汉、长春、南京、杭州等9城市前周仅居住用地供应量就高达653公顷,创年内新高。新一轮地王潮反映出楼市和土地市场哪些趋势和动向?与两年前一些地王的过度透支而至今还在“晒太阳”相比,本轮在冬季中诞生的地王们,会不会还是选择冬眠?
北京新地[*新消息 价格 户型 点评]王预计项目入市价将超7万元/㎡
11月27日,北京一宗住宅混合公建用地规划建筑面积不足6万㎡,但起拍价就达20亿元,折合楼面价3.38万元/㎡,创北京土地起拍价的历史新高。
同日,上海黄浦区一地块以27.7亿元的价格竞出,折合楼面价3.6万元/㎡,刷新今年上海土地*高单价纪录。
上海新地王楼面价3.6万元/㎡
第二天,深圳诞生总价新地王。中海地产[简介 *新动态]20亿元夺得宝安尖岗山一块面积达15万㎡的土地。
深圳新地王楼面价超1万元/㎡
而好戏还在后面,11月30日南京一场土地拍卖会上,中冶集团[简介 *新动态]巨资吞下364214.6㎡的滨江2号地块。今年全国总价地王,毫无悬念随之出炉。
南京新地王总价56.2亿元
在即将入市的地块中,同样不乏潜质十足的“准地王”。如上海12月还将出让漕河泾社区等3宗地块,起拍价分别为46.9亿元、54.31亿元、47.46亿元,均超过今年上海总价“地王”。
上海将入市的三块准地王,起拍价合计148.7亿元
11月以来,土地盛宴不时上演,地产大佬纷纷现身各地土地市场积极拿地,11月前22天,万科[简介 *新动态]、绿城、招商、保利、富力和金地6家企业合计拿地支付价达110.45亿元。
六家地产大佬11月拿地328万㎡
其中万科占据首位,拿地支付超30亿元,建筑面积达119.52万㎡。
万科上月拿地花费38.66亿元
与此同时,受楼市调控政策持续发酵影响,今年供地计划的完成情况为近年来*差,今年前10月,全国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20093亿元,同比减少5561亿元。在地方政府迎来偿债高峰的情况下,从土地出让金中削减赤字已成为不二之选。
前十月全国土地出让收入同比下降21.7%
于是各地政府在11月份加大推地力度。11月前半月,13个重点城市经营性用地供应797公顷,超过10月份777公顷的总供应量,创年内新高。
11月上半月13重点城市经营性用地供应环比增20公顷
高价地甚至“地王”也随着“供地潮”重新出现。背后是楼市的突然升温,表现出强烈的翘尾行情。11月的前25天,全国54个主要城市新建住宅签约236295套,超过此前创出两年新高的7月同期水平。
54城市新建住宅签约数环比增30.6%
2009年11月20日,大龙地产以50.5亿元的天价拿下北京顺义一地块,折合楼面价近3万元/㎡,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北京“双料地王”。而公司当年净利润才2.98亿元。在交了两亿元定金后,公司资金链断裂,所拍土地也被政府收回。成了名副其实的“赔了夫人又折兵”。
大龙地产拍得地块花费,是当年净利润的17倍
距离上次如此密集地出现“地王”,还要追溯到两年前,而结局却喜忧参半。
2009年6月30日,中化集团以40.6亿元竞得广渠路15号地块,刷新了当时北京乃至全国土地市场*高总价和*高单价两项纪录。两年后金茂府[*新消息 价格 户型 点评]正式开盘,当日就售罄,一举成为北京豪宅市场的明星。
中化集团拍得地王花费40.6亿元
目前在售地王项目平均土地成本占售价远高于此前水平,其中有8块占比更是超过40%,创造了历史新高。说明随着房地产调控的持续,地王之上的楼盘销售压力很大。
在售地王项目,平均土地成本占售价39.2%
而更多的还是地王们带来的“后遗症”。2010年3月,中国兵器装备集团旗下的北京世博宏业以17.6亿元竞得海淀区一地块,折合楼面价为28308元/㎡,成为新地王。不过,由于后续资金跟不上,导致中途易手,目前仍未开工建设。
中兵集团为得地块,竞价了58轮
2010年3月18日,国资委发布“清退令”,责令78家不以房地产为主业的央企退出房地产业务,中国兵器装备集团位列其中。按规定,满两年未动工开发,可无偿收回土地使用权。
满一年未开发的,可征收土地出让金20%
地王年年有,在房地产调控多年后地王还是层出不穷。从数量来看,2012年地王可谓是在全国范围内遍地开花。尤其是在史上*严厉房产调控的冲击下,值得警惕!
统计显示,房地产市场触底升温的预期愈加明显。近几个月来,房地产开发**增速,国房景气指数也有所回调。多数房企认为,在地方政府放量供地的情况下,虽然地价有所提高,但当前仍是拿地的好时机。“地王”背后则反映土地市场的争夺开始激烈。
开发商不惜高价血拼拿地、不断制造地王的背后,正是由于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高度依赖。土地财政模式如果不改,地王现象将难以遏制,中国的房地产领域的隐藏风险也不会减小,面对“地王价”,我们需要思考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