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房网讯 竹山古称上庸,地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是全国十星级文明创建发源地。
“外修生态建秦巴强县,内修人文铸十星高地”,这既是十堰建设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战略赋予的神圣使命,也是竹山实现“水源区”生态常绿、“发源地”文明常驻的不二选择。
外添绿意 内增后劲
初夏竹山,蓝天辽远,碧波潋滟。时有白鹭掠过堵河水面,荡起阵阵涟漪。
凝望这一泓碧水,人们不会忘记曾为全县支柱产业的14家黄姜加工企业的“消失”。
“为了一库清水永续北送,我们选择了放弃高耗能、高污染、低效益企业。”县长龚举海说。5年来,竹山关停小矿山220家,关闭黄姜加工等污染企业75家,谢绝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企业**10亿元以上。
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竹山*大的优势在生态,*大的责任在保护生态。
以生态为“标杆”引领绿色化转型,致力培育“绿色能源、绿色食品、生态矿业、生物医药、生态旅游”为主的“两绿三生”产业体系,竹山转型发展“绿意盎然”。
初夏气温陡升,而凉风习习的圣水湖正迎来新一轮游客潮。湖畔的闲云庄园天天游客爆满,老板付绍山开心地调侃道:“哥卖的不是饭菜,是生态。”堵河源**自然保护区、圣水湖**湿地公园、九女峰**森林公园三张“国字号名片”和女娲山、女娲天池等**3A景区成为竹山生态旅游新的增长点,去年旅游收入达6亿元。
当绿色融入发展的基因,竹山绿松石产业从“地下”走到了“地上”。通过资源管控、建设园区、技术改造、生态修复,竹山成功破解“资源浪费、生态破坏”的资源型产业发展“魔咒”,绿松石产业崛起为年产值超过5亿元的县域经济“**产业”。
去年,竹山实现生产总值75亿元,“两绿三生”产业贡献率高达80%。全县森林覆盖率达60.7%,全年优良空气天数超过300天,境内堵河常年保持二类以上水质。
外强基础 内惠民生
在本土摄影家方应成的镜头里,竹山县城历经脱胎换骨式变迁。
十年前,方应成镜头里的竹山还是“几条窄路,满眼旧房”。而在他*近拍摄的照片中,这座城已是一幅绝妙的水墨丹青画:水软山温,林立的高楼与绿树红花自在浑融。
良好的生态美化了人居环境,而不断完善的城市功能则提升着群众的舒适度和幸福感。近几年,竹山借力“五城联创”,**百亿元进行基础设施配套建设、路桥改扩建、新旧城区改造等,城镇面貌焕然一新,万千家庭从中受益。在县城沿堵河“南扩西进”中,国际绿松石城、女娲文化广场、堵河水体景观带、中华女性文化博览园、新一中相继建成,成为“新竹山”标志性工程。拒绝千城一面的“钢筋水泥”,竹山种树、栽花、治水、建园,让居民开门见绿、移步换景。“家住在这里,再也不必羡慕江南水乡。”县城西关社区居民张大爷由衷地感叹。
按照“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韵”规划,竹山全域建设“美丽乡村”,营造天蓝、水清、地绿、村美的宜居家园。宝丰镇清泉村坐落于女娲山脚下。这里,有轻柔的山风、清凉的泉水。以良好生态为依托,清泉村整治河道,修路架桥,兴办10多家农家乐,如今已成为生态文化旅游名村。
目前,竹山已建成“环境幽雅、功能完善”的新型农村社区100多个,新建和改造庸派房屋3万多户,5个乡镇、43个村先后获得国家和省市级生态乡镇、生态村等殊荣。
外转作风 内优环境
一座城市的发展需要“软硬兼施”,“硬”环境就像土壤和水分,而“软”环境则像阳光和空气,虽无形,但同样不可或缺。
十年前,竹山县50个部门集中了690项审批事项。层层审批、“公章围城”、办事“跑断腿、磨破嘴”,繁琐低效的行政审批束缚了发展的活力。
围绕建立“权责清晰、程序严密、运行公开、制约有效”的服务型政府,竹山自我“削权”。经过6轮清理,行政审批职能部门减至41个,行政审批事项减至245项,审批时限由20天缩短为7天。
为破解县政务服务中心长期存在的审批事项“名进实不进、明进暗不进”,竹山将部门的内部审批事项归并,增设行政审批科室后整建制进入中心,由部门委派的首席代表全权负责审批事宜。“一个窗口受理,一站式审批”,窗口可即时办理审批事项增至90%以上。
“确权”还需“确责”。竹山41个行政审批职能部门在媒体上公开审批项目,详细绘制审批权力运行流程图,注明每个审批事项的权力行使依据、办理条件、办理程序和办结时限,从受理到审查、决定、办结,各个环节一目了然。
“行政审批改革带来了竹山干部作风转变,营造了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创优了发展的软环境。”竹山县委书记佘立柱说。竹山因此入选“中国*具**潜力特色示范县200强”。今年一季度,该县招商引资15.4亿元,同比增长24.9%。
外塑形象 内炼精神
赴尼泊尔旅游遭遇地震,震后毅然留下做一名救灾志愿者。5月初,竹山女孩徐丽在异国的善行赢来网民点赞。
竹山是全国十星级文明创建发源地。22年一以贯之的“十星”创建,不断刷新着竹山精神区位高度。22年间,“十星”照亮竹山254个村,5.6万户获评“十星级文明户”,11万农户参与,47万人追“星”逐“梦”。
近三年,竹山将“十星”创建与道德讲堂建设完美融合,将过去面面俱到创“星”变为重点聚焦孝老、诚信、节俭等时代主题,开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新实践。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竹山160所道德讲堂讲出城乡文明新风,催生一大批道德模范。从稚嫩双肩撑起一个家的“全国美德少年”徐航,到长期战斗在“防艾”一线的“*美乡村医生”王焕云,再到宁波街头勇救昏迷老人的“*美姑娘”周丽……他们,以各自不同的道德呈现,铸就竹山向善、向美之魂。
因悉心侍奉半身瘫痪的婆婆14年,麻家渡镇罗家坡村3组的“好儿媳”余秀连登上今年的“竹山好人榜”。“竹山好人榜”自设立一年多来,众多像余秀连这样长期默默无闻从事美德善举的身边好人被发现,近500人荣登“竹山好人榜”,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者和践行者。
满目和谐景,一城文明风。“竹山好人”感染着竹山儿女,5年来,竹山有超过5万人从事各类志愿服务。今年春,10岁女孩毛育瑛不慎重度烧伤,竹山全城接力献爱心,为她捐款3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