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房网讯 潘口乡潘口河村是县地税局扶贫攻坚联系点,在这隆冬腊月时节,该局扶贫干部李大庆、张光福更加忙碌,每天行走在贫困户家中调查回访,为贫困户想对策,出思路,所做的事虽小,但找到了合适的脱贫办法,让困难家庭尽早过上好生活。
身残志坚忙种养
50多岁的刘必刚,居住在潘口河村3组十转山顶,住房是借用的。“到他家调查时,看到那种困难程度感到心酸与心寒。”县地税局扶贫干部张光福说。
2014年3月,刘必刚购买鱼苗时在路上发生车祸,大油罐车撞掉他一只腿,压掉一只脚。幸运的是在生死路上捡回一条命。自此,刘必刚与拐杖相伴,生活每况愈下。
“在我*艰难的时候,来了大恩人啊。”刘必刚说的大恩人就是县地税局干部。该局局长陈卫彬三次前往刘必刚家了解情况,为其想脱贫办法,找致富路子。
刘必刚是个有志气的人。在扶贫干部的帮扶下,决定今年喂养3头猪、50只鸡、4头牛。并利用山地多的优势,栽种杜仲树10亩,耕种粮油作物7亩。刘必刚说:“只要不出现意外,一年下来2万元纯收入是没有问题的。”刘必刚一家3人希望满满。
走出高山谋发展
潘龙仁家住潘口河村6组。由于地理条件差,住房建在半山梁上,一条机耕小道摩托车都无法通行。要是到潘口集镇购买物品,来去需要步行5个多小时。潘龙仁的老伴胡家全,患有精神上的疾病,20多年来,一直没有治疗好,也没有钱治疗。这是典型的因家庭环境、疾病等原因造成的贫困。
枯树逢春。2015年8月,县地税局扶贫干部通过认真走访,将潘龙仁确定为精准扶贫对象户。如何摆脱贫困?通过调查发现,潘龙仁虽然已是67岁高龄,但身体硬朗,每年靠打工可以挣9000元。潘龙仁本人有养牛的想法。为此,该局扶贫干部一方面为其介绍用工单位,一方面帮助其贷款,购买黄牛1头,通过养牛来增收。
为了解决居住环境差的问题,潘龙仁儿子在潘口河村委会附近找到房源,并千方百计地筹措了一笔资金,购买一套新房,在村委会与扶贫干部的帮助下办理了手续。潘龙仁说:“走出去挣钱的路子多得多,到2016年底可以甩掉贫困帽子。”
豆腐篮子里找钱赚
潘口河村5组的朱顺国,一家4口人。两个孩子,老大在读高中,老幺读小学。2015年春,朱顺国胳膊受伤,造成劳动不方便。由于用钱的地方多,日子过得很紧张。
县地税局扶贫干部入户调查后,获悉朱顺国会驾驶技术,有驾驶证。加上其家住在公路边上,人户较为密集。该局扶贫干部为朱顺国想出对策:一是利用驾驶技术做小商小贩生意;二是利用交通便捷做蔬菜生意。
朱顺国头脑灵活,立即用东借西凑的办法购买了三轮车,自己每天跑车做生意,不管大小,来者不拒。妻子在家里开起了豆腐坊。豆腐在村子里卖不完,就用三轮车拉到集镇和县城里卖。就这样,两口子每天纯收入达到200多元。一年下来,五六万收入轻轻松松。“争当脱贫示范户是没有问题的。”朱顺国笑着说。
“脱贫路子千万条,致富路子无大小。只要想对了办法,找到了合适的路子,都能脱贫奔小康。”陈卫彬说。的确,县地税局在帮扶困难群众脱贫中,因地制宜、因家制宜、因人制宜、因技制宜,路子越走越宽。据悉,该局包保的潘口河村29户困难家庭2017年前均可率先脱贫,走上富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