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7日,国家发改委有关负责人在答记者问时指出,房地产企业境外发债主要用于偿还到期债务,避免产生债务违约。限制房地产企业外债资金**境内外房地产项目、补充运营资金等。
资金端的受限,使许多房企在拿地过程中更加理性和谨慎。*近,北京、南京、昆明、济南等多个热点城市土地拍卖结果显示,大多数地块都是以底价成交。同时,土地流拍不时出现。
境外发债主要用于还债
6月27日,国家发改委有关负责人就《关于完善市场约束机制 严格防范外债风险和地方债务风险的通知》相关问题答记者问时表示,近两年房地产企业境外发债规模增长较快。
中原地产研究中心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前5个月,房地产企业海外融资71笔,总金额293.72亿美元,同比增长130%。今年5月单月发行金额达到了32.9亿美元。据某券商统计,房企2017年以来境外债券融资近654.6亿美元,约为同期房企境内发债融资规模的78%。
国家发改委有关负责人说,这些发债企业评级情况参差不齐,有的经营收入和利润不高,自身实力有限,但申请备案登记的外债规模偏大,动辄五六亿美元,甚至高达数十亿美元,申请发债规模与自身实力不相匹配,有的缺乏以项目本身收入偿还贷款的能力。部分企业由于没有外汇收入来源,抵御汇率波动风险能力较弱。
为解决企业境外发债中存在的问题,国家发改委将会同有关部门尽快制定《企业发行外债登记管理办法》,引导规范房地产企业境外发债资金投向,房地产企业境外发债主要用于偿还到期债务,避免产生债务违约,限制房地产企业外债资金**境内外房地产项目、补充运营资金等,并要求企业提交资金用途承诺。
中国城市发展研究院**部主任刘澄告诉记者,海外发债一直是大型房企获得低成本资金的渠道之一,现在明确房地产企业海外发债不得用于房地产项目,是对房地产企业拿地行为的进一步限制,也是对大型房企持续扩张的限制政策加码。
融资渠道越来越窄
房地产企业从拿地到盖房再到销售,都要靠资金推动。
“过去融资渠道宽松时,银行贷款、信托、公募债、私募债、定向增发、境外发债等十几个渠道都比较通畅,如今在一个个变窄。”国内某大型房企的一位副总裁告诉记者。
据介绍,2017年下半年以来,很多融资渠道对房企的“指标化”要求越来越严,负债率、企业规模、行业排名、项目具体进展,甚至包括股权结构等,都要一一审查,融资难度越来越大,而且利率越来越高,现在发债即使给到9%,也不一定能发掉。
房企的资金主要来源于自筹资金、境内外融资等方面。统计数据显示,进入2018年以来,房地产开发资金来源同比增速不断下滑。发行公司债融资总额在前两个月环比增加的状况下,5月呈现较大幅度的滑落,环比减少87.59%,融资总额仅占12.93%。
在政策的鼓励和支持下,今年以来,不少房企都有发行住房租赁专项债券的计划,但实际上,截至目前,成功发行的只有万科、华夏幸福等少数房企。花样年、碧桂园、富力地产、合生创展等多家房企发债相继“中止”。
债券承销人士认为,在不断创新高的行业负债率与监管层推进房地产去杠杆的背景下,房企发债难度增大。另外,房企发债能否成功,与企业的业绩、负债、违约记录、信用评级、负债等情况挂钩,其中经营业绩和偿债能力是关键因素。
土地底价成交频现
随着房企融资渠道收窄,一些热点城市的土地竞拍市场已没以前那么火爆,大多数地块均以低价成交,有的还出现流拍。
6月22日,南京土地市场拍卖5幅地块,其中3幅以底价成交。截至目前,今年以来,南京主城累计出让12幅包含商品住宅的地块,其中7幅底价成交。南京主城宅地出让规模达142公顷,相比去年同期增长四成左右,但出让金额却下滑至少一成。
类似的底价成交*近频频在多个热点城市出现。
以6月22日为例,当天,济南共出让13宗土地,其中11宗地块底价成交;北京拍卖两块土地,其中一块底价成交;昆明拍卖3宗共68.74亩土地,均仅有1位竞买人参与报价,全部以底价成交。
中原地产研究中心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5月,大部分城市土地成交溢价率明显下行。上海易居数据报告显示,5月份北京、深圳、西安、武汉等8个城市的溢价率为0。一线城市的土地市场更为冷清,今年北京出现了6宗土地交易流拍的情况。杭州、厦门、成都、天津等城市均有地块因无人报价而流拍。
多家房企负责人告诉记者,现在当务之急是千方百计降低资本负债率,不是优质地块,基本不去竞拍。随着资金的进一步趋紧,预计土地竞拍市场将会继续降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