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房网讯 今年两会期间,围绕乡村振兴的热烈讨论一直在持续。不少代表委员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实现乡村振兴,关键是解决“人从哪里来”“地往何处流”“钱从哪里来,又该怎么投”这三大问题。实践证明,只要盘活“人地钱”,激发三要素活力,就能为实现乡村振兴增添动力。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对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任务,扎实推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统筹衔接,确保如期实现脱贫攻坚目标、农民生活达到全面小康水平。
啃下深度贫困地区这块“硬骨头”成为今年脱贫攻坚的重要目标。国务院扶贫办主任刘永富说,今年要对照“两不愁三保障”标准,针对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和安全饮水四个方面,在全国进行一次摸底清理,把存在的问题找出来,建档立卡,记在账上,逐项、逐户、逐人对账销号,防止出现遗漏。
在全国政协常务委员、中国侨商联合会会长、世茂集团董事局主席许荣茂看来,健康扶贫在目前脱贫攻坚中的作用不容忽视。实施健康扶贫工程,要保障贫困人口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努力防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贫困地区群众普遍的问题是看病难、看病贵与看病远三大因素相叠加。另外,新农合、大病保险制度与医疗救助、大病救助制度,在对象、程序、标准、信息等方面应该建立有效的衔接机制。
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委副书记、区长宋勇认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实现乡村振兴的主要抓手。
他举例说,大丰区围绕市场需求,从供给端精准发力,培育浪漫赏花、果蔬采摘、农事体验等新业态,提供群众乐于接受、愿意购买的好产品。去年全区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接待游客700万人次,实现综合收入32.6亿元,吸纳农民就业5.2万人,人均收入3.8万元。
产业兴旺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基础和前提。农业农村部部长韩长赋指出,只有产业振兴了,才能让农民就近增收致富,才能让农村留得住人、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产业兴旺也是补齐农村基础设施短板的重要动力。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宜兴市西渚镇白塔村党总支书记欧阳华指出,补齐农村基础设施短板需要大量资金。钱从哪里来?除了国家支持以外,还要通过产业振兴来开源。他介绍说,他所在的白塔村正在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念乡村旅游的致富经。有了来自乡村旅游的稳定收入,加上吸引社会资本不断投入进来,补齐基础设施短板自然顺理成章。
乡村振兴要切实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调动亿万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谈到农村发展的问题,来自农村的基层代表认为,人才短缺是乡村振兴面临的问题之一。
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连云港市连云区高公岛街道黄窝村党支部书记张立祥说,乡村振兴的每个环节都需要人才支撑。现在不少人才流向大都市,对农村的发展造成了很大困扰。如何留住年轻人?张立祥说,就要给他们创造干事业的平台,为返乡人才提供有吸引力的岗位,欢迎他们回乡谋发展。对于回乡镇工作的大学生,政府要给他们提供充分的晋升空间,良好的报酬,让他们用自己的知识带领村民谋发展。对于返乡创业的年轻人,要为他们提供有利条件和政策支持,让他们在家乡创业不比在城里差。
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沛县栖山镇胡楼村党总支书记王吉永表示,经济欠发达的地方,基础较差,要想留住人,关键是改善农村环境,发展特色产业,拓宽致富渠道。他特别提出,要满足老百姓关于公共服务的更高层次需求。目前农村的教育资源还比较匮乏,医疗卫生条件也有待提高。
许荣茂建议,以基层为重点,继续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充分利用“互联网+”模式,在互联网平台开展网上远程诊疗服务,搭建医疗资源的共享新桥梁;鼓励和发展社会力量提供医疗服务,加快民营医院发展。
全国政协委员罗玉平也建议,硬件、软件“两手抓”。加强交通等基础设施硬件建设、产业配套投入,以及文化、教育、体育等“软件”建设,公共服务资源适当倾斜。
此外,土地制度改革成为新一轮农村改革的牵引,也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土地流转在不少乡村得到充分实践。“我们当地的农民,就通过土地流转增加了财产性收入,在此基础上,通过打工,每天收入70-80块钱,增加工资性收入,还有一部分农民通过为花海培育新品种,来增加经营性收入,走出了农旅结合的致富路。”宋勇说。
目前,“三块地”改革仍在进行中。民进中央建议,对于城市建设中的非公益性用地,要在符合规划的前提下允许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与国有建设用地同等入市、同权同价,使广大农民平等地分享工业化和城市化带来的土地增值。还要积极稳妥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
张立祥已经扎根村里20余年。他说,做好乡村工作要有“一懂两爱”的热心,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热爱基层岗位,把改变家乡作为自己的志向。“做好乡村工作,要有久久为功的恒心,基层工作要心无旁骛,一门心思扎根基层,一年一小步,三年一大步,我们相信,我们的乡村将迎来巨大的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