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房网讯 11月9日,在第十届财新峰会上,多位银行家就银行业转型改革进行了热烈讨论。业内人士指出,将持续管控房地产开发贷款,坚持“房住不炒”的基调,同时利用金融科技的支持,持续推进小微金融服务和普惠金融。总体而言,专家指出,商业银行应进一步提升对实体经济的适应性,统筹全口径投融资服务,做好对制造业和普惠金融的支持。
“今年前九个月,我们房地产开发贷只新增了370多亿元,主要是住房按揭,集中在首套房按揭、公积金贷款、住房租赁贷款三大领域。”建设银行行长刘桂平表示,在近五年的时间内,建行对于房地产开发贷款一直是管控的。
刘桂平指出,房地产行业“房住不炒”的基调仍应坚持,至于建行传统住房金融业务的转变,刘桂平表示,将运用建设银行在住房金融领域的业务积累和国有银行所集聚的资源,帮助构建一个健康的房屋租赁市场。目前建行打造的五个平台已初步探索出了一个整体解决住房租赁市场的方案,覆盖94%的地市,上线房源超过1700万套。
另一方面,银行业向小微金融服务和普惠金融方面持续推进。在峰会上,刘桂平披露,截至2019年三季度末,建行普惠金融贷款余额突破9000亿元,今年新增近3000亿元,并预计今年普惠金融贷款将突破1万亿元。工商银行行长谷澍同样表示,到今年9月末,工行普惠贷款增长超过50%,普惠贷款不良实现“双降”。
“作为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我国普惠金融已经驶入发展的快车道。”浙商银行董事长沈仁康此前表示,“银行应通过创新不断提升普惠金融服务能力。”浙商银行利用区块链技术去中心化、公开透明等特性,将应收账款改造成为区块链债权流转工具,针对性解决应收账款登记、确权等难题。
谷澍指出,商业银行应进一步提升对实体经济的适应性。**,要统筹全口径的投融资服务,以满足实体经济日渐多元的需求。同时,要支持制造业、做好普惠金融服务,并发挥好金融科技的引领和支撑作用。*后,要建设好提升适应性的制度和机制。
“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适应性,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加强顶层设计,推进制度创新和治理能力建设。”谷澍表示,因此需要强化指标导向,按照适应性、竞争力、普惠性的核心要求,持续完善衡量金融适应性的评价指标体系。需要强化政策护航,提高对制造业、普惠金融等领域的考核权重,完善内部定价机制,简化审批流程,优化授权管理,落实尽职免责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