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争先进位 加快构筑县域经济“千亿方阵”
阅读提要:我省明确,到2025年,县域生产总值过500亿元的县(市、区)达到25个、过1000亿元的5个。实施县域经济发展“三百”战略,对标“全国百强县(市)”,建立健全“百强进位、百强冲刺、百强储备”梯队,做大做强县域经济,抬高全域高质量发展底板。
关键词 区域协同
延伸重大基础设施、共建产业园区、协同建设产业“飞地”,支持县(市、区)融入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的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资本链、人才链。
——《关于加快全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意见》
推进区域协同发展,位列推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十大重点任务之首。
湖北的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在县域经济上尤为突出。省社科院经济所研究员姚莉认为,此次《意见》提出开展中心城市、城市群与县(市)融通试点,就是推进区域协同发展的一个重要突破口。
“县域经济发展,最缺人才、资金、特色,支持县(市、区)融入中心城市和城市群,有助于促进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从而实现区域协同发展。”武汉大学经管学院教授吴传清认为。
不少县市已经从主动融入中心城市的链条中尝到甜头。
依托光谷,阳新灿光光电产值翻番,3月31日,该公司在阳新开发区建设的新项目正式开工。灿光光电2017年落户黄石阳新,总部位于武汉,在光谷未来科技城建有研发基地,主要为烽火、中兴、华为提供光通信设备配套。近两年,随着5G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推进,公司进入快速扩张期。
对接“老大哥”,各地纷纷拿出真招、实招。
鄂州的华容红莲湖大数据云计算产业园,定位为武鄂同城的“桥头堡”,目标是打造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黄石(武汉)离岸科创中心,致力拉长武汉“光芯屏端网”产业链;光谷黄冈科技产业园已全部封顶。
湖北科技学院经管学院副院长许泱说,中心城市主导全产业链的研发和创新要素配置,中小城市通过比较优势,协同关联,形成跨区域的特色产业集群,从而避免同质竞争,实现共赢。
关键词 强县引领
实施县域经济发展“三百”战略,对标“全国百强县(市)”,建立健全“百强进位、百强冲刺、百强储备”梯队。
——《关于加快全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意见》
由赛迪顾问县域经济研究中心编制的《2020中国县域经济百强研究》显示,2020年,湖北共有大冶、宜都、仙桃、潜江、枣阳、汉川、枝江等7个县市进入百强榜单,分列第72、77、79、88、94、97、99位。
《意见》提出,到2025年,全国百强县(市)数量中部领先、位次前移,五十强县(市)实现零突破。
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是建立健全“百强进位、百强冲刺、百强储备”梯队。已进入百强的县市,纷纷瞄准百强再进位这一目标,谋篇布局。
“十四五”时期,宜都将干在实处、勇当标杆、开创新局,加快建成全国县域高质量发展示范市、全国基层社会治理示范市、全国县城新型城镇化示范市,努力打造“宜荆荆恩”城市群关键节点、全省先进制造业关键节点、中部多式联运枢纽关键节点、长江绿色生态廊道关键节点,力争“十四五”末全国百强排名再进10位以上,GDP突破1000亿元。
“‘十四五’期间,推动县域经济迈入千亿量级。”仙桃市委书记罗联峰表示,锚定高质量发展方向,持续做大做强经济总量,推进仙桃在全国县域经济百强中争先进位,早日实现前50强,不断增强仙桃对江汉平原的经济支撑力、辐射带动力和区域影响力。围绕主导产业补链、延链、强链,制定出台“产业升级三年行动计划”;实施产业集群发展工程,着力培育1-2个千亿量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加快打造一批产值过50亿元、达100亿元的龙头企业。
更多县市,正在冲刺“百强”。
“我们明确提出了‘晋升百强县’这一目标定位。”天门市主要负责人指出,该市在全省79个县(市、区)县域经济考核中虽然位居第一方阵,但排名不在前列,总量不大、实力不强仍然是当地发展最大的实际。因此,要着力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全面提升经济实力、园区承载力、产业竞争力,加快提升综合实力,加快进入全国县域经济百强阵营。
关键词 创新驱动
创建一批省级以上创新型县(市、区),建成一批各具特色的县域创新驱动发展标杆。支持有条件的县(市、区)产业园区创建国家级开发区、高新区。
——《关于加快全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意见》
县域经济发展,创新为先。
武汉大学经管学院教授吴传清认为,创新,首先要有“帽子”、有载体。在此背景下,创新型县(市、区)建设尤为重要。据了解,创新型县(市、区)建设是推进创新型省份建设,实现湖北全域科技创新的重要内容。省科技厅数据显示,目前,全省共有在建国家创新型县(市)3家、省级创新型县(市、区)27家。
开发区、高新区是承载创新发展的重要平台。《意见》提出,支持有条件的县(市、区)产业园区创建国家级开发区、高新区。“可通过共建园区或开办飞地工业园的方式,提升创新平台的功能。”吴传清说。
十堰市提出把创建国家高新区作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号工程”,采取“一区两园”的模式,依托原郧阳经济开发区和张湾区十堰工业新区,举全市之力创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目前已初步形成以汽车产业为核心主导,生物健康为特色引领,节能环保和新材料、现代服务业为战略支撑的“1+3”生态产业体系。
县域创新,离不开智力支持。县(市、区)、企业如何与高校院所对接,让高校的科研成果在县级开花结果?
湖北省专用汽车研究院与齐星公司成立联合研发团队,围绕公司拳头产品商用车驾驶室,开展安全舒适性及轻量化关键技术研究。截至目前,已攻克18项技术难题,项目成果在6款驾驶室产品中转化应用。其中,去年研发的基于碰撞安全性的轻量化高端商用车驾驶室,填补我国在该领域的技术空白,解决了制约行业发展的“卡脖子”技术难题。
关键词 乡村振兴
支持农产品主产区县(市、区)突出特色高效,发展特色产业集群,推动由农业生产基地向制成品加工基地转变,以新型工业化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关于加快全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意见》
漫步松滋市街河市镇新星村,3D彩绘墙、躬耕农场、乡趣拓展园……新花样让人目不暇接,这个曾经默默无闻的村子成了网红景点。
除乡村旅游经济,新星村还因地制宜发展脐橙、蔬菜、养殖、水产、白酒酿造等产业经济。该村村民在全市率先惠享产业富村成果——村级免费医疗,村民们在这里安居宜业,感觉“家乡不比城里差”。
松滋市在推动乡村振兴过程中,将兴产业作为第一要务,多举措推进,大力度扶持,成效明显。围绕“一镇一业、一村一品”,大力推动现代农业发展,松滋市初步形成柑橘、蜜柚、花卉苗木、瓜果蔬菜、虾稻连作、畜禽养殖等六大产业带,油茶小镇、葛根小镇等特色产业小镇发展势头良好。
“未来县域将成为农业产业链主体和特色产业集群的主要承载方。”华中农业大学湖北农村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张俊飚认为,“一村一品”的特色产业集群将成为发展乡村产业的有力推手。特色农产品让农家百姓富了口袋的同时,也能将地域文化推广到大江南北。
他同时表示,《意见》提出以新型工业化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是补湖北农业产业化短板的有效措施。“由单一的农副产品生产为主,向生产、精深加工、贸易等全产业链延伸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