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房网讯 为深入贯彻预算法和预算法实施条例,深化预算制度改革,加快建立现代预算制度,财政部制定了全国统一的《预算管理一体化规范(试行)》。目前,全省正在稳步推进预算管理一体化建设,我市按照省财政厅统一部署,即将启用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近日,市财政局相关负责人就我市预算管理一体化改革有关问题回答了记者 提问。
问:什么是预算管理一体化?
答:预算管理一体化是以统一预算管理规则为核心,以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为主要载体,将统一的管理规则嵌入信息系统,提高项目储备、预算编审、预算调整和调剂、资金支付、会计核算、决算和报告等工作的标准化、自动化水平,实现对预算管理全流程的动态反映和有效控制,保证各级预算管理规范高效。
问:预算管理一体化改革的重大意义有哪些?
答:预算管理一体化改革是继部门预算制度改革、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政府采购制度改革后又一重大改革事项,是加快建立现代财政制度的重要内容,是全面提高预算管理规范化、标准化和自动化的重大举措。
问:预算管理一体化的工作思路是什么?
答:财政部组织制定全国统一的《预算管理一体化规范》和系统技术标准,将预算编制、预算执行、决算和财务报告、资产管理、债务管理等业务环节按一个整体进行整合规范,贯通*、省、市、县各级财政预算管理;各地由省级财政部门统一按照《预算管理一体化规范》和系统技术标准建设一体化系统,将市县级预算数据集中到省级财政,并与财政部联网对接,通过嵌入系统的控制规则规范预算管理和硬化预算约束,为深化预算制度改革提供基础保障。
问:预算管理一体化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答:概括起来就是五个一体化:一是全国政府预算管理的一体化;二是各部门预算管理的一体化;三是预算全过程管理的一体化;四是预算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的一体化;五是全国预算数据管理的一体化。
问:预算管理一体化改革对现行财政体制、机制有哪些影响?
答:一是建立健全预算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机制;二是建立健全统一的财政预算管理要素管理机制;三是建立健全上下级财政间预算管理衔接机制;四是建立健全政府预算、部门预算、单位预算衔接机制;五是建立健全预算指标账管理机制;六是建立健全国库集中支付管理机制;七是建立健全结转结余资金预算管理机制;八是建立健全单位资金管理机制;九是建立健全预算管理与资产管理的衔接机制;十是建立健全预算管理与债务管理的衔接机制。
问:预算管理一体化改革对单位财务管理有哪些变化?
答:预算管理一体化建设深刻改变了政府部门单位财务管理业务流程,单位财务管理面临以下六大创新:
(一)变“一个部门一本预算”的支出结构为以预算项目为基本单位的支出结构。完善了以项目库为源头的预算管理机制,所有预算支出都要以预算项目的形式纳入项目库,并根据各类预算支出性质和用途将预算项目分为人员类项目、运转类项目和特定目标类项目。
(二)明确政府预算项目与部门和单位预算项目衔接规则。厘清政府预算、部门预算、单位预算三个主体的预算管理职责,在“两上两下”预算编制程序的基础上,明确了政府预算对部门和单位预算“自上而下”的支出规模控制规则和由单位到部门、部门到政府的“自下而上”的预算编制汇总规则。
(三)优化国库集中支付流程,实行预算指标直接控制资金支付。将传统国库集中支付“预算指标控制用款计划、用款计划控制资金”的基本原则调整为“项目预算指标直接控制资金支付”。如:原各单位由财政代发的工资须待计划审批后,通过国库集中支付系统将资金拨付*各单位工资代发户,再由工资代发户发放*个人账户。现直接通过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将工资批量发放*个人账户,简化拨付流程、缩短发放时间,避免资金脱离监管。
(四)明确单位资金收支全部列入预算。将单位自有资金同财政拨款一样全部编入单位年初预算,并汇入部门预算,财政部门根据单位资金收入情况,统筹合理安排财政拨款预算。
(五)建立结余资金自动收回机制,盘活存量资金。通过一体化系统实现结转结余资金的动态管理,财政部门及时跟踪掌握项目预算结转结余情况,有效控制新增结转结余资金规模,从而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六)建立预算指标账,强化对预算指标管理全流程追踪和控制,硬化预算约束。引入管理会计理念,采用会计复式记账法核算预算指标管理业务或事项,强化财政部门对预算指标管理全流程的追踪和控制,实时掌握预算分配和执行进度,加强对预算执行的监督。
问:目前省、市改革进展情况如何?
答:我省的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建设工作自2020年7月正式启动,按照分期建设、分期推广的原则,首先推行预算编制和预算执行模块。截*目前,按照省财政厅统一部署,预算编制模块已上线的地区有:省本级、武汉市、宜昌市、黄冈市等市州,我市已于7月7日启动该模块的基础库和项目库编制工作;预算执行模块已上线的地区有:省本级、宜昌市、鄂州市、荆门市、黄冈市、孝感市、仙桃市等市州,我市已于8月15日正式启动该项工作,拟定于9月15日正式上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