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房网,十堰购房者服务平台!

十堰解迷城规划“五城” 再造城市发展新格局

  • 编辑:admin
  • 发布时间:

山在城中,楼在林中

 

环境优美的东山苑小区

 

宽阔的北京路
 

 

三千里汉江,波光粼粼,穿越时间和空间蜿蜒而来,仿佛在吟唱一首亘古不变的歌谣;八百里武当,云缠雾绕,神奇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人文景观珠联璧合,好似一幅精美的画卷。
  武当的壮美与汉江的柔情,赋予十堰这片土地独特的魅力,使之一次又一次成为区域中心。从明成化12年起,朝廷在这里设郧阳抚治,此后的200多年里,120名朝廷重臣坐镇郧阳,辖鄂豫川陕毗邻地区的九州65县,这里成为名符其实的中心。
  今天,打造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号角再次吹响。如何彰显十堰的“王者风范”?让我们一同凝望这座城市神形双修带来的深刻变化。

    十房网讯(十堰晚报)记者 严谨 报道:

 

破解“迷城”
打造区域性中心城市

  现在的十堰老街,是这个城市的历史缩影。百余户人家临水而居,几棵老树点缀着参差错落的矮墙灰瓦,犬牙交错的甬道连着宽不盈丈的小街。它穿越岁月的坎坷,记载着一个世纪的风尘变迁。
  40年前,第二汽车制造厂落户十堰。一盏盏马灯照亮了自力更生的道路,一根根扁担挑起了艰苦创业的重担。芦席棚里绘新图,开山劈岭建“东风”,一座现代化的汽车制造基地傲然耸立在青山秀水之中。
  进入新世纪之后,东风公司、东风有限总部相继外迁。有人发表文章称,“十堰成了一座被掏心的空城和失去方向的迷城”。接着,“废都论”、“边缘论”一浪高过一浪。十堰的发展方向在哪里?这座城市的理念和灵魂是什么?对决策者,无疑是智慧与魄力的双重考量。
  历经阵痛之后,市委、市政府提出: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要对十堰这座城市的地位、特色以及功能进行再调整,以“大城市”理念建设十堰。
  此后,市委书记陈天会在全市建设工作会议上饱含深情地讲道:“人生有两样东西是不能忘却的,那就是母亲的面容和城市的面貌。我们必须像热爱母亲那样热爱这座城市。高起点规划,大手笔建设,不断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全力打造区域性中心城市。”
  有人怀疑,十堰真的能建成跨省域的区域中心吗?陈天会在前不久召开的落实科学发展观研讨会上两次作了深入分析。他说:“随着‘四大制约’(行政体制的制约、城市发展空间的制约、交通不便的制约、汽车产业下滑的制约)的破除,十堰打造区域性中心城市正逢其时。一是区位优势突出。十堰是全省惟一与三个外省接壤的城市;二是资源禀赋良好。武当山、丹江水名扬天下,水电、矿藏闻名遐迩;三是产业基础雄厚。十堰的汽车、旅游、水电等产业优势十分突出;四是城市功能日趋完善;五是社会服务功能相对较强;六是后发优势显著。十堰已处在国家一系列优惠政策叠加的重要机遇期,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对于这一宏大构想,市长张嗣义也成竹在胸。他明确表示:“在鄂豫陕渝毗邻地市中,十堰城市综合竞争力*强。”

 

突破“围城”
整理万亩山地

  要想成为跨省域的区域中心城市,首先要有相应的城市规模,包括城市面积、人口、生产总值等。
  十堰是典型的山城,全市国土总面积中山地超过92%,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随着城市的发展,土地的瓶颈制约日益突出。一座被群山所困的“围城”,发展的空间在哪里?经过艰苦探索,难题终于破解。
  《愚公移山》的故事家喻户晓。可是,没有人会想到,这样一个流传千年的神话传说在十堰精彩再现。为了寻求发展空间,十堰削峰填谷、挖山填沟、连片开发,这就是万亩山地整理项目。这些诞生在挖掘机下的平地,被人们形象地称为“人造平原”。
  现在,十堰已经成功地向东、西、北三面突围。
  在东部,茅箭区的东部新城概念规划和城市设计方案几经论证,已于2007年正式出台。将50%的小山拿掉,保留了50%的山体作为生态景观。在规划上,东部新城将以居住、商业、金融、文化为主定位,东至马家河东岸、南达武当路、西到北京路、北临十漫高速,面积38平方公里,旨在建设一个生态新城和宜居新城。
  在西部,张湾区的西部新城规划已经出炉。这里的山地整理项目,造地面积将超过万亩,并将在这片“人造平原”上建设一座工业产值500亿元、人口30万的现代化西部新城。新城内,两纵两横主干道、十纵十横次干道的建设蓝图正在形成,广场、医院、学校、银行等社会服务设施配套齐全。
  在北部,郧县的“一江二桥三镇”建设如火如荼,市县一体的全面对接正在进行,长岭开发区以及汉江沿岸的广阔土地,为十堰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经过东扩、西延、北进之后,十堰的发展空间究竟有多大?市规划局数据显示:东部新城规划用地总面积38平方公里,城市建设用地占29平方公里;西部工业新区规划用地总面积46平方公里,城市建设用地占25平方公里;加上郧县长岭区、和平岛,未来全市新城区可建设区域超过50平方公里。建成后,十堰城区规模将达到100平方公里,可容纳100余万人口。

 

改变“瘦城”
3年**13亿劈山开路

  随着水路、铁路、高速公路和机场的建设,这座位于群山万壑之中的城市,正在冲破大山的束缚,拥抱山外的世界。然而,一座城市要“展翅高飞”,仅靠有力的翅膀是不够的,还必须有强健的筋骨。
  从前,“一条街道走到底”是许多人对十堰的印象。如此瘦弱的城市,哪有王者之气?规划专家认为:要形成现代城市更多的经济单元,要容纳更多的城市人口,要与外围交通无缝对接,必须形成开放通畅、纵横交错的市政交通网。便捷的内部交通网络,就是一座城市发展的根基和强壮的筋骨。
  近年来,十堰把优化城区路网结构、拓展城市空间作为打基础、管长远的发展战略全力推进。2006年,十堰财政收入34.1亿元,用于交通建设近3亿元,之后逐年递增。至去年底,3年时间,市政交通**接近13亿元。天津路、重庆路、武当大道、浙江路、凯旋大道、许白路、上海路、丹江路、北京路南出口相继建成通车,或改造完毕。3年来,市政道路建设里程40公里,拓展城市发展空间近40平方公里,相当于3年前十堰建成区规模。
  每一条路的诞生,都牵引着这座城市的未来。北京路建成后,行政服务中心、博物馆、美术馆、体育馆、五星级宾馆等一批现代化服务设施拔地而起。天津路两侧,各类餐饮门店星罗棋布。重庆路开通,可带动1500多亩的商业开发地块。
  东风大道、赛武当路、十两路、十堰南部循环路等一批重点交通项目,串起顾家岗中心区与其它城市功能区。新道路的两边,龙腾花园、神强花园等大型房产项目落户,聚集了足够的人气,形成全新的居住中心。风景迷人、气势恢弘的赛武当广场,成为全市*大的市民休闲娱乐广场。
  宽阔的道路、林立的高楼、如火如荼的建设,无不在告诉人们:这座年轻城市,正雄心勃勃,劈山开路,向区域性中心城市进发。

 

彰显“山城”
人均公园绿地10平方米

  任何事物,没有特色就没有生命力。我们的城市,如何找到属于自己的个性和特点?经过广泛的讨论,一致认为,十堰的特色是青山绿水,山在城中、楼在林中,这为我们创建生态园林城市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为此,我市建立并严格实施了绿线管制制度,对绿化规划、绿化用地实行严格管理。涌现出阳光花园、澳门花园、香格里拉城市花园、太和花园等一批景观效果突出、绿化档次较高的示范小区。
  继而,对人民公园、人民广场、百二河景区、百苑等公园绿地进行了综合性改造。现在,东部、西部、中部组团的公园绿地正趋于均匀完整。中有人民公园、人民广场、文化广场、四方山植物园,东有天津路和园、京津园、赛武当广场以及正在建设中的白浪广场,西有正在竞相发展并形成规模的龙泉寺景区以及东风公司厂级公园、花园。
  道路绿化是城市绿化的重要风景线。我市加快道路绿化建设步伐,通过见缝插绿、拆墙透绿、立体绿化等措施,建设街头游园、装饰性绿地,丰富了道路绿化景观。
  要创建园林城市,必须合理利用山体。我市对坡度25°以下山体进行利用,做到利用一处、还绿一处、新建一景。对于保留下的自然山体,按照总体规划,分步建设山地游园。其中,北京路保留的10座自然山体将形成“连山串绿”的新格局。
  5年来,全市用于园林绿化建设及管理投入近1.5亿元;全市园林绿地面积超过2600公顷,新增城市绿地227公顷,建成区绿地率达到45%,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7%;公园绿地达到475公顷,新增公园绿地面积55公顷,人均公园绿地超过10平方米。
  今天,有人这样赞誉十堰:这是一座存放在春天里的城市,山上森林覆盖,山下游园遍布,林带纵横交织,花草遍及全市。行走在这里,犹如穿行在绿色长廊;生活在这里,犹如置身于绿色世界。

 

规划“五城”
再造城市发展新格局

  现代城市战略策划家认为,城市发展至少要经历几个阶段:首先是城市定位,回答“我是谁”;其次是制定城市发展战略,回答“我到哪里去”;然后是对城市产业要素的梳理与整合,弄明白“我有哪些资源”;*后是城市规划,搞清楚“我将如何成长”。
  十堰如何朝着区域中心城的目标茁壮成长?市委书记陈天会对规划提出了严格要求,他说:“一座建筑、一个项目,到底会成为一座丰碑,还是会成为一个败笔,要经得起历史的检验和人民的评判。要把城市规划真正作为百年大计,确保规划的科学性、长期性和稳定性。”
  城市规划怎样才能少走弯路、多出精品?引智无疑是重要途径之一。2006年7月,我市以20万元年薪聘请城市规划高级雇员。经过反复酝酿,中国城市规划协会北京中规协城市规划顾问公司总规划师朱文华,与我市成功签约。业内人士认为,此举至少传递了两个信息:一是十堰对城市规划建设工作高度重视并寄予厚望;二是十堰希望扩大规划视野,跳出十堰看十堰,跳出十堰研究十堰。几年来,朱文华不负众望,给市政府、市规划局提出了诸多好的建议,并请来一些规划专家和行业精英,为十堰的规划发展出谋划策。
  现在,经过多年的总结和探索,城市规划围绕建设“现代化汽车城、水电城、旅游城、生态城和区域性中心城市”的目标,在发展目标、人口规模、交通发展、基础设施、城市布局、新城发展、城市生态等方面进行了多方位的研究。决定从大处着眼、小处入手,宏观控制、微观切入,运用整体思维和综合治理理念,再造城市发展新格局。
  对外引智,对内集智。由于城区面积已达57平方公里,城市人口已超过62万人,大城市框架基本形成。今年3月,我市正式启动第七次城市总体规划修编。以全力打造区域性中心城市为核心,对未来20年的城市发展进行综合部署和科学规划。从5月下旬至6月上旬,市规划局通过报纸调查、网上调查、分片区集中调查等方式广纳民意。在规划编制过程中,市规划局还将以征文、座谈会等形式广泛征求专家和公众意见,尽量使城市规划杜绝败笔立丰碑。

 

争创“三城”
力求实现“三个重点突破”
  作为一座区域中心城,岂能功能残缺?近年来,我市城区新建了体育中心、博物馆、游泳馆、美术馆,公共服务设施进一步完善;污水和垃圾处理厂、管道天然气和热电联供等项目也正在或即将建设。城市功能逐渐完备,为打造区域性中心城市提供了前提和条件。
  由于交通负荷太重,中心城区形成了一些比较“著名”的堵点,今年,我市着力对“肠梗阻”进行破解。正在或即将建设的项目有:六堰岗亭地下通道、柳林沟口改造、江苏路扩宽、新增三座人行天桥(太和医院、张湾区政府、十三中),加上北京路口改造、上海路等项目建设,十堰中心城市区域的路网更加完善,通行效率将大大提升。
  仅有完善的城市功能和美丽的外表是不够的,在鄂豫陕渝毗邻地市中,十堰的竞争力如何?据2008年北京国际城市发展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城市综合竞争力报告》显示,在全国200多个地级以上城市中,我市位居第76位,在省内仅次于武汉市,在鄂豫陕渝四省毗邻区域中遥遥领先。
  一个个项目,一个个数据,见证了十堰的改革、发展和巨变。近几年来,十堰先后荣获了“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城市”、“中国生活质量百强城市”、“中国**环境百佳城市”、“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国家园林城市”、“宜居城市”、“中国**旅游城市”、“**生态示范区”等20多项荣誉称号。
  为了给我们的城市“加冕”,去年5月,我市又提出了“三城联创”的目标,用3到5年时间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力求在基础设施建设、城市综合管理、提高市民素质上实现“三个重点突破”。
  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重点对城市道路及交通配套、街巷及小区基础设施、公共文化设施、社区配套设施、公共消防设施进行优化建设,市容市貌明显改观。
  在城市综合管理方面,针对乱摆摊点、占道经营、车辆乱停乱靠,夜市摊点扰民,小区和集贸市场环境脏、乱、差等现象,花大力气进行整治。
  在提高市民素质方面,把全面提高市民素质作为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市民素质养成教育,引导市民从小事做起、从点滴做起、从自身做起。
  远大的志向、广阔的空间、便捷的交通、鲜明的特色、科学的规划、完善的设施、亮丽的形象……共同助推我们的城市踏着时代的节拍、沿着区域中心城的目标走向成熟。




对买房有疑问?直接找房产咨询师,量身定制你的个人买房解决方案!

免费咨询电话:0719-8672115

亲,你尚未登录!请先登录再后评论。登录

推荐文章

此页面所示信息由开发商提供,最终以政府部门登记备案为准,请谨慎核查。

服务热线

0719-8672115

(周一至周六8:30-18:00)

十房网

十房网

十房网新房

微信公众号:十房网新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