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房网讯(十堰日报)记者 蒙丽娜 报道:记得有位学者说过,看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简单的办法是看两样东西——厕所和酒吧。 小小的公厕,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不可或缺的部分,它不仅会给当地市民和游客带来方便,作为一个城市文明的窗口,其数量、质量和管理水平,实质上是一个城市综合素质的缩影。为市民提供方便的公厕,不仅反映了城市经济实力、市政建设水平,还彰显着一个城市的人文关怀。然而记者经过调查了解到,我市公厕建设明显滞后,不仅数量不能满足市民需求,而且质量上也不能让市民满意,想“方便”不方便。公厕问题,既涉及公众利益,又关乎现代城市文明,正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所谓城市公厕,是指供城市居民和流动人口共同使用的厕所,包括公共建筑(如车站、码头、商店、饭店、影剧院、体育场馆、展览馆、办公楼等)附设的公厕。然而,提起公厕,住在人民商场对面公房的居民们可谓苦不堪言,由于六堰片少有公厕,到了晚上,仅有的一个收费公厕关闭,人民商场、肯德基等也都关门,正好这里的几栋楼紧临马路,进口处正好又在角落,一到夜深人静之时,就有找不到公厕的市民到此“方便”,居民每次上下楼都会闻到一楼楼道处的恶臭,给附近行人和居民生活带来诸多不便。
可以看出,小小的公厕,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不可或缺的部分,它不仅会给市民带来方便,还彰显着一个城市的人文关怀。我市公厕建设和使用情况如何,日前,记者进行了采访。
【现状】
公厕少 如厕难
1、数量少,分布不合理
记者通过实地采访发现,与日新月异的城市建设相比,我市公共厕所建设发展明显滞后,公厕数量不足,而且布局不合理。
广场是我市人群比较集中的地方,也是城市对外形象展示的窗口,但我市几大广场的配套公厕建设却不尽如人意。文化广场是许多老年人晨练的**地,记者在广场周围转了一圈也没看到附近有公厕;在全市*大的人民广场,虽然在广场边设有一个公厕,可是公厕门前坐着一位收费管理员,走进公厕,扑鼻而来的臭气几乎让人窒息。
喜欢逛五堰街的市民可能有这样一种感受,想在五堰街上找到公厕真是难,以前是到五堰商场里上厕所,现在可能更多的人会选择到肯德基上厕所。上周六,记者在五堰肯德基店里看到,卫生间旁的过道被堵得水泄不通,等候“方便”的人排了很长的队。一名女营业员抱怨:“这里一到双休日就变成了公厕,许多人根本不是来消费的,而是进来找厕所的,害得我们工作人员上卫生间都要等好久。”
再以我市人口居住及活动较多的人民路为例。人民路全长约5.5公里,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按道路设置,每500米到800米应设一个公厕,人流量大的地段每隔300米应设一个公厕;按服务范围,每平方公里范围内应有3个公厕,整个人民路至少应建设10个公厕,走过整条人民路,记者能找到的、标注有公厕牌子的仅有3个。
一番调查下来,记者发现,除百二河河道沿线公共厕所分布比较合理外,其它地段公厕普遍存在数量不够、档次低、分布不均的情况。
2、标准不够,问题多多
采访中,许多市民表示,与如厕难相比,标准不够、卫生脏乱差、“男女”常常面对面等也是我市公厕普遍存在的问题。
在老虎沟附近,与地下通道内那个狭小、卫生状况不佳、还需交纳费用的公厕相比,大多数市民宁愿选择寿康永乐超市里的公厕,可是让市民感到遗憾的是,男女公厕相向而对,一开门,厕所里人们的各种动作被过往的行人尽收眼底,让市民在如厕时还要小心翼翼。
采访中,王女士更是道出了在外如厕的麻烦。女同志外出大都拎包,可是在公厕如厕时,大多数公厕没有配备放包的地方,甚至连基本的挂钩都没有,所以经常有手机、钱包掉进公厕的事情发生。王女士呼吁,公厕既然是为市民提供方便的,但愿能在细节上更多体现出人文关怀。
记者在走访中还发现,有些公厕的气味很难闻,地面上也比较脏。
【分析】
城市公厕缺憾颇多
1、规划建设不到位
记者采访中了解到,目前,我市由市环卫处直接管理的公厕有54个,因拆迁、改建等原因实际投入使用的有48个,勉强能达到一类公厕标准的共5个,分别位于朝阳路东风公司销售部一号门处、江苏路、北京南路、武当路及朝阳路人民医院对面,加上由产权所有者自建的社会公厕,目前全市约有90多个公厕。
市环卫处副主任虞维达告诉记者,按照国家对城市公厕的建设标准,我市城区应至少设置250个公厕才能满足市民需求,现实是,目前十堰城区公厕数量远远达不到这个标准。而且,这些公厕主要建设于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存在分布不均、服务功能低下等弊端,可以说,已经不能满足城市发展对公厕的需求。
2、管理不到位
针对市民反映公厕卫生状况较差的情况,记者采访中了解到,主要有以下两方面原因:一是由于部分公厕建设较早,服务功能比较低下,因而导政卫生状况不佳;二是由于环卫处在公厕的管理上缺乏相应的人力和财力,只得将部分公厕交由私人承包,承包者为了利益省水省电,*终造成卫生差的后果。
现有公厕建设时间长、档次低下,本来就给公厕管理带来一定难度,但一些市民不爱惜,更为公厕管理雪上加霜。火车站公厕是我市的旅游公厕,建设标准较高,然而记者在公厕内看到,厕所内的小木门被人用烟头烧得千疮百孔,乱涂乱画现象随处可见。一些公厕管理员告诉记者,公厕内水龙头打开后不关、小便器被损坏、照明灯被卸走的事情司空见惯。
【建议】
加大建设和管理力度
公厕是城市文明的一个窗口,只有从公建、公用、加强管理上入手,才能让公厕为市民提供更好服务,体现一个城市的人文关怀。
1、依法规划建设好公厕
有关人士表示,解决市民如厕难问题,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公厕规划和建设问题。*好的方法是实施“厕所公建”,就是除了以政府为主**建设公厕外,还要大力提倡大型商场、宾馆酒店、餐饮场所等公共建筑附建公厕,将公厕建设转化为一种全社会共同关心、共同参与、积极行动的公益行为。
相关人士建议,“厕所公建”的关键,在于政府要加大督促力度,制定相关规定,敦促开发商在规划、设计商场等公共建筑时,设置一定规模的厕所,供顾客和途经者使用,并逐步发展成开发商的一种主动行为。
记者采访中了解到,近几年,我市已将公厕建设列入政府十件实事,并逐步在新建道路上规划和建设了公厕。在“十二五”发展战略上记者看到,我市还将在现有公厕基础上增加110个公厕,其中一类公厕达到50个,二类公厕60个。同时要求建设标准为:居民用地3-5个/平方千米,公共设施用地4-11个/平方千米,重点区域道路公厕不低于一类标准。
2、所有社会公厕面向公众开放
记者采访中了解到,目前全市公厕除市政府**建设的一部分外,社会公厕也是城市公厕的重要补充。然而,由于责权管理的问题,社会公厕却存在只许内部员工使用、对外收费等情况,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城市公厕的发展。
市环卫处有关负责人介绍,外地一些城市“厕所公用”的经验值得我们学习。比如在济南,政府对产权不同的所有公厕实行统一管理,要求将沿街一些饭店、商场、酒店原来仅为内部使用的厕所对外开放,能为其服务对象和途经者使用,使内部厕所变为“公共厕所”,这样就大大缓解了公厕数量不足的矛盾。
一位业内人士表示,对于目前我市公厕的现状,要实现“厕所公用”,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公厕管理中的责权问题,将属于环卫处管理的公厕和不属于环卫处管理的社会公厕一并纳入管理范围,以确保公厕服务功能得到充分发挥。与此同时,还可以对我市现有公厕进行有计划有步骤改造,在人口密度较大的地段有规划地新建公厕,以满足城市发展对公厕的需求。
3、加强管理手段,增设公厕引导标识
虞维达告诉记者,其实,市民普遍感觉如厕难,并不表明那个地方就没有公厕,而是公厕管理者缺乏对市民的引导,公众即使走到公厕跟前,可能也不会意识到这是厕所,给人造成一种公厕缺乏、布局不合理的假象。因此,加强管理、增设公厕引导标识、加强公厕引导措施工作,从某种意义上说,等于增加了公厕的数量,使公厕合理布局。
增设公厕引导标识,可以采取设置独立的标识指示牌的方法,也可以采取与其它设施合并设置的方法,如上海采取了在废物箱上附设公厕引导指示地图的方法,使人一目了然,可快捷地找到就近的公厕。凡在有供行人、顾客使用厕所的公共建筑内,应规定在其导购平面图、通道醒目处,标注厕所所在位置,悬挂明显的引导指示牌,方便行人、顾客寻找厕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