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常说启动消费引擎,其实,更多地都在谈论如何拉动中产阶级的消费。因为在普遍认知里,他们是具有较高收入,有较强消费能力和消费欲望的主力群体。
可是,在访谈中,我们发现,我国的中产阶级虽然收入各有差别,但在消费倾向上,却因为房子而出现了明显的分水岭。
一类是房价上涨的受益者,拥有一套或几套住房。他们对生活必需品的消费占收入比重在不断减小,在努力储蓄以应付子女教育、医疗养老等问题之后,后顾之忧相对较轻,有较强的消费能力。
当被问到还有什么消费欲望时,他们大多要思考一会。反映出他们的物质消费升级欲望不高。在继续追问时,他们才表现出对服务类消费较强的兴趣。
针对这类中产,应该多创造需求以释放消费力。当前,国内法律服务、教育服务、医疗服务、金融服务、养老服务等领域都和国外存在很大差距,健身消费、文化消费、休闲旅游消费等领域也有很大升级空间,政策可着手进行相关引导。
另一类是“房奴”或正在准备买房的“准房奴”。他们辛苦地凑首付,房贷是每月*大支出,其余消费普遍紧缩,并且这种情况还将持续很多年。
住房消费在居民消费中所占比重过大,已经成为影响中产阶级消费水平的重要因素。一套房子压垮一个中产,这种情况并不鲜见。再加上子女教育和医疗这两座大山,让收入本不低的他们什至都不认同自己是中产。
一个合理的社会阶层结构,应该保持流动性,使低收入阶层有希望进入中产阶层,才能不断壮大中产阶级,才能有持续消费能力的形成。而一、二线城市的高昂的住房、教育和医疗价格,已经阻塞了新中产阶层壮大的步伐,以至于近来很多学者都表示出对中产沦陷的担忧。针对消费能力正逐步减弱的他们,相关政策的着眼点,更应该在减负增收上双管齐下。
目前,刺激消费的政策出了不少,但偏重于刺激特定行业和商品,对于不同层次中产的消费情况,政策针对性并不强。如果相关政策设计能更**、更细致,或许会对消费引擎启动和可持续发展起到更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