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房网讯 日前,从中华慈善总会传来消息,在第二届中华慈善突出贡献奖评选活动中,郧县籍志愿者陈尘获得突出贡献奖。2003年在广州首次参加志愿服务活动,2009年加入襄阳民间义工协会,多年来,陈尘积极参加助学、关爱老人、环保、春运等志愿服务,用一颗火热的心关爱素不相识的人,然而很少人知道他是一名孤儿。
幼时成了孤儿
1980年,陈尘出生在郧县杨溪铺镇烽火山肖洼村一户普通农户家里。“对父母的印象很模糊,因为10岁以前,都是奶奶在照顾我。”陈尘说,他3岁时,当兵的父亲因为一次事故牺牲,5岁时母亲因病去世。奶奶照顾他到10岁,也积劳成疾,83岁时带着牵挂离开人间。“从那以后,肖洼村公社的叔叔阿姨开始照顾我。”陈尘说,公社工作人员每月都要送来米面,村民们把自家孩子的旧衣服送给他,逢年过节不少人送来慰问物资。
有一年下大暴雨,陈尘躺在床上熟睡过去,连土坯房的基脚被洪水冲垮也浑然不知。40多岁的邻居毛润华发现险情后,立刻冲进屋里,将陈尘抱出来安置在自己家里。“我在他家住了半个多月。”陈尘说,这期间,众多村民都来帮他稳固房屋,将漏水、漏风的地方维修好。这段经历也成了他儿时*温暖的回忆之一。“我常常羡慕别的孩子,每到周末,他们的爸爸妈妈都会带他们去县城,而我只能待在家里发呆。”陈尘说,15岁那年,他向村里和镇上申请,如愿到西藏参军入伍。
辛苦打拼也不忘助人为乐
在西藏,陈尘当了一年炊事兵,然后到武警部队服役。1998年,中国遭遇特大洪涝灾害,陈尘随部队到黑龙江松花江市参与抗洪救灾。“在帮助别人的过程中,自己觉得特别快乐,特别有存在感。”陈尘说,20岁那年他转业回家,成了十堰市一家企业的工人。工作3年,他的内心越来越封闭,那份帮助别人的快乐与枯燥的流水线生活形成强烈反差。2003年,陈尘毅然辞职到广州打拼。
很快,陈尘找到一份包吃住的餐馆打杂工作,并开始学习厨师技能。“当时,广州市天河区石牌村社区经常开展志愿者活动,我想可以利用休息时间去帮忙,于是报了名。”陈尘说。
**次活动,陈尘和两名女志愿者来到李老太家。76岁的李老太全身瘫痪,两个子女都在惠州工作,无暇顾及,只得请护工偶尔过来照顾一下,屋子里弥漫着一股难闻的气味。
两名女志愿者为李老太洗了澡,换上干净被单;陈尘则为老人精心烹饪了午饭,还把她抱下楼晒晒太阳。这样的帮扶,每逢休息日,陈尘都会坚持参加。“在我看来,这种帮助很容易也很简单,并没觉得有多大的成就感。”陈尘说,直到有一次,陈尘陪李老太晒太阳时,邻居告诉他:只有志愿者来到李老太家,她才能得到*好的照顾。“那一瞬间,各种酸楚涌上我的心头。我觉得她和童年的我一样,心里肯定特别难受,渴望得到别人的关心和照顾。”陈尘说,从那以后,他把照顾李老太的频率从每周一次改成每天一次。不论中午、晚上,但凡有一点空余时间,他就会到李老太家看望。
一晃6年过去,2009年,朋友在襄阳的夜市生意忙不过来,邀陈尘来襄阳发展。到襄阳后,陈尘经常跟天河区的志愿者联系,了解李老太的身体情况。“她一直都是我心里的牵挂,没法照顾他,我心里很难受。”陈尘说,这种心情一直持续到2010年夏李老太过世。
正式踏上志愿者之路
“在铁路大院摆了一年夜市摊点,随后盘下一家小店面做餐饮生意。”陈尘说,在襄阳的生活日趋稳定后,2009年,他找到市民政局、市慈善总会等部门,注册成为志愿者,随后加入襄阳民间义工协会。
在襄阳民间义工协会,陈尘觉得自己像找到家人一样。协会会长“紫气东来”将结婚的礼金全部拿出,帮助南漳县杨柳完全小学改造软硬件环境;年过六旬的“蓝天白云”自小腿部患有残疾,本是尽享天伦的年纪,他却经常参加义工活动,帮扶他人;义工们帮扶的百岁老人周奶奶为人豁达开朗,她积极的生活状态让人敬佩……陈尘把一腔精力投入到志愿者事业中。
在南漳杨柳完全小学,陈尘资助了7岁的小奇。小奇住在南漳大山深处,母亲患有精神病,父亲常年在外打工贴补家用。特殊的环境,造就了小奇自卑、自闭的性格。每半年去学校看望小奇,为他送去200元和一套新衣服……陈尘觉得,小奇需要的远远不止这些。“他太内向了,心里的想法从来不跟人交流。”陈尘说,为了改变这种局面,陈尘主动和小奇“没话找话”,和他一起找同学聊天、玩耍,陪着他与老师、校长交流……渐渐地,小奇愿意和他人交流了。“我在帮助别人,这些受助者也在慢慢改变我。”陈尘说,襄阳义工协会是一个特别好的平台,在这里,他不仅找到家的感觉,还收获了爱情。他的女朋友“豆豆”,是一名热衷志愿服务的美丽南漳姑娘。
一天24小时,780小时合计30多天,这是所有平凡人的一个月,却是陈尘目前为止做义工的时间。他一共参加了315次志愿者活动,坚持把自己的爱奉献给需要帮助的人。事实证明,家庭出生和背景环境并不重要,只要有一颗积极向上的心,就能走出困境活出精彩,只要有爱心,就能为这个世界增添一抹亮丽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