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房网讯 2004年,浙江大学机械工程学院院长杨华勇带团队研制出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电液驱动和控制系统,打破了“洋盾构”一统天下、隧道施工受制于人的局面。
在此次全国两会上,杨华勇表示,目前我国已经实现直径15米及以下盾构机的自主设计和量产,中国盾构下一步将挑战18米直径的世界纪录,一个盾构机约有六层楼高。
作为全国政协委员,今年他带来的提案是关于加强我国城市地下空间规划与治理的建议。
近日,他告诉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城市地下空间需要更加合理的规划开发,且需加强立法监管。此外,地下空间的产权、使用权和所有权应该要分开。这个问题他始终关注,现在到了适合的时间来推动解决。
杨华勇建议,首先要加强制定地下空间开发的法律法规;其次,强化地下空间开发规划设计;第三,加大科研投入推进地下空间新技术开发和应用;*后,需要创新地下空间运营管理模式。
中国盾构将挑战世界之*
隧道穿江越洋、钻山入岭,地铁在城市底下四面通达,盾构就是这个地下空间的“开路巨人”。但进口地铁盾构机价格十分昂贵,就在2004年,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机械工程学院院长杨华勇带团队研制出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电液驱动和控制系统,打破了“洋盾构”一统天下、隧道施工受制于人的局面,中国进入盾构装备设计制造先进国家行列。
在此次全国两会上,杨华勇表示,中国盾构下一步将挑战18米直径的世界纪录,一个盾构机约有六层楼高。
他介绍,目前我国已经实现直径15米及以下盾构机的自主设计和量产,打破隧道施工“受制于人”的局面,形成郑州、长沙、上海、常熟等多个盾构产业化基地。国产盾构在掘进速度和性能上表现优异,已占据国内新增市场份额的80%以上。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国产盾构走出国门,如今以色列、新加坡、泰国等十多个国家都在批量使用我国的盾构装备。通过十多年的努力,中国实现了从这一领域的“跟跑”到“并跑”,还将争取引领发展。
杨华勇说,“十三五”期间,我国城市轨道交通有望达到6000公里。除了人口密集的一线城市,一些地质成分较为复杂的二三线城市也将开工建设地下轨道交通网络。“未来,我国地下空间开发的规模会越来越大,不仅有交通轨道、市政网络,还会有更大规模的地下综合体,形成‘地下城市’。”
建议加强制定地下空间开发相关法规
由此,杨华勇此次带来的提案就是关于城市地下空间的规划、开发、管理问题。
杨华勇表示,城市化过程中城市地面空间越来越小,土地价格迅猛上涨,加之各种建筑、公共设施、公路、铁路和桥梁等充斥地面空间,使城市变得杂乱无章,给城市居民的生活、居住条件带来诸多不便,也制约了城市经济和社会的进一步发展,成为现代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瓶颈。目前,北、上、广、深、杭、宁等都进已入大规模开发利用地下空间的时期目前北、上、广、深、杭、宁等都进已入大规模开发利用地下空间的阶段。
杨华勇向澎湃新闻介绍,城市地下空间开发主要包括地下交通、地下综合管廊、地下停车场、防涝地下水道、地下综合体等方面。
其中,过去5年,我国拥有地铁运营的城市由17增至27座,运营里程由1740公里增至3169公里。到2020年,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将到6000公里。地下综合管廊就则是保障城市运行的重要基础设施和“生命线”。2014年,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加强城市地下管线建设管理的指导意见》。2015年全国共有69个城市启动地下综合管廊建设项目,总长1000公里,总**880亿元。
另外,地下机械式停车场具有自动化程度高、成本相对较低、结构布置灵活、安全可靠和环保等显著优点。根据国内外城市经验标准,城市中每辆汽车应配备1.2至1.3个停车位,故各大城市中缺口极大。同时,各停车场之间独立运营,联网服务、无人化服务等管理效率方面还有待大力普及。我国城市中洪涝灾害频发, 2007-2016年,全国超过360个城市遭遇内涝,213个城市发生过不同程度的积水内涝。地下深层排水隧道在解决城市内涝方面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而我国城市排水管网基础设施长期投入不足,历史欠账太多,管网建设明显滞后于城市化进程。
他认为,目前我国城市建设地下空间的开发仍然处于缓慢发展状态,远不能满足城市发展的需求。主要原因在于:**,法律法规体系不完善,规划设计滞后。地下空间的所有权、使用权、管理权模糊,开发战略、建设标准等无章可循。各类地下设施冲突,造成浪费。商业、交通及娱乐等空间规划、协调不合理,各功能板块的高效连接亟待提高;第二,资金来源不稳定,造成工期延误和施工质量不合格;第三,设计、建设技术还不成熟;第四,监测管理不协调,各种管线权属部门不能进行良好的沟通,各自为政,按专业进行监管。
因此,杨华勇建议,首先,要加强制定地下空间开发的法律法规;其次,强化地下空间开发规划设计;第三,加大科研投入推进地下空间新技术开发和应用;*后,需要创新地下空间运营管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