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个月,全国住房成交量同比增长6.1%。这个数字尽管抹煞了地域间的差异,但依然能大体反映出成交量回暖的现实。刚刚结束的住房与城乡建设部全国房地产市场调研,得出了上述*核心的数据。住建部对这一“微服私访”的结果比较乐观。(3月15日《扬子晚报》)
在房地产市场争论多多、博弈复杂、统计数据多如牛毛的情况下,住建部采取“微服私访”的方式调研楼市,这是值得鼓励的。作为房地产主管部门,没有调查就不能把准市场脉搏,开出的药方就缺少针对性。笔者以为,住建部“微服私访”楼市*好成为常态,其他部门也值得借鉴“微服私访”这种调研方式。
但是,住建部此次“微服私访”的结果———全国住房成交量同比增长6.1%,是否完全真实值得商榷。所谓“微服私访”,即调查者隐藏真实身份到各楼盘现场去了解真实状况。对开发商来说,每一个到楼盘现场的人都是潜在的购房客户,对于潜在客户,开发商是不可能说真话的。即便成交量下滑,开发商也会说成交易增长———商人说自己的产品紧俏、热销,是一种销售策略。
不可否认的是,个别城市住房成交量的确呈现出“小阳春”现象,这既是因为中央与地方政府救市,也是因为开发商以降价来提升交易量。但要意识到,个别城市的住房成交量回暖,并不意味着中国楼市回暖。开发商不能因此而兴奋过度,住建部更不能过于乐观。
从当前的经济大环境来看,还不能支撑楼市回暖。国际金融危机深不见底、中国经济增长面临下行风险,决定了居民预期收入存在不确定性。在这种情况下,即便消费者有买房的意愿,但不一定有购买能力。所以,不排除楼市“小阳春”之后还有长时间的“倒春寒”———判断楼市走势不能忽视大环境。
从市场层面而言,也不能轻言楼市回暖。来自官方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去年12月底,全国商品房空置面积为1.64亿平方米。要消化掉这些空置房需要漫长的时间。而且,银行出于风险考虑,对房地产贷款异常谨慎。开发商面临的压力不仅在于房子销售,还在于自身的资金安全。因而,选择降价销售很可能是今后一段时间楼市的主旋律。
笔者以为,未来一段时间住建部对房地产市场的政策仍定位于观察期,是正确的选择。只有让供求双方进行充分博弈,才能产生合理的住房价格。而一味救市就容易让房价偏离市场轨道———任何时候我们都不能忽视市场规律。
当然,对于当前的楼市,有关部门并不是无所作为。如果能积极推动国家和地方政府让利,同时鼓励开发商降价促销,为消费者切实减轻买房负担,楼市价值回归的速度无疑会加快。笔者以为,要想楼市回暖有两个前提,要么降价促销,要么提高居民收入。但在当前,提高居民收入显然困境重重,而国家、地方政府、开发商三方共同让利,则是可取的。
全国住房成交量同比增长6.1%,笔者以为,这既不是“定心丸”,更不是“兴奋剂”。这一数据是否符合市场实情还值得推敲,因为“微服私访”得到的结果不一定全是市场真相。即便“微服私访”得来的这一数据是真实的,也不能因此就认为楼市回暖。